文/默子
我的老朋友小芳從事美髮美容業快三十年了,在經濟不景氣、一事難求的今日,能有一技之長,還可以在小鎮街上坐擁樓房,可是令人稱羨不已。但不久前,才聽她說莫羨慕,因為這棟看起來價值不菲的樓房,可是她婆婆和幾個姐妹共有的。
由於婆婆沒有兄弟,所以就由小阿姨招贅,於情於理,房子照說應該由小阿姨繼承,但家中一向都由外婆掌權,她早在壯年時,就立好遺囑,五個女兒都有繼承權,共同使用保管。
小芳的婆婆因為住得近,得地利之便,於是就近管理使用,而其餘四個阿姨都嫁到外地去了,就算幾十年後,也不會有哪個表兄弟姐妹回來定居。然而,最近看到有工人在二樓大興土木,好奇地問小芳,才得知她四姨要回來長住。
五個姐妹裡,四姨是最被看好的生意人,為人處事待人接物一向是親友眼中最上道的,豈知在婚姻的選擇上卻是最糟糕的。年輕時,有多少門當戶對的公子哥兒來追求提親,四姨卻從來不心動,唯獨愛上鎮上帶著孩子的鰥夫。不顧家人反對,當了繼母,自己不敢生養兒女,就為了專心扶養老公前妻的兒子,三十個年頭就這麼過去了。
總以為古人說的:「生的放一邊,養的功勞卡大天。」事實卻是令人搖頭嘆息。兒子結了婚也生了孩子,孫子是四姨幫忙帶大的,體恤年輕人上班辛苦,四姨義無反顧地將自己的生意收起來,就為了幫忙帶孫子,日夜不懈怠。年輕夫妻不僅很少說感謝,還把她當一般傭人使喚,當孫子上了小學,不再需要四姨幫忙照顧,她便改當起家庭「煮」婦。哪知,兒子夫妻早餐吃外面,午餐各自解決,晚餐呢?小倆口買外食回來一家子吃,唯獨遺漏四姨,幾乎把四姨視為不存在的外人。
其實幾年前,姨丈病逝時,四姨就想重回職場,因小倆口一直漠視她,把她當外人看待,也沒有因為她幫忙帶孫子而有所改變。更從來沒聽媳婦讓孩子喊她阿媽,背地裡還教孩子那個老婆婆不是你們的奶奶。如果小孫子奶奶長阿媽短地說個不停,那些天的陰霾氣氛就像風雨欲來的詭譎。為了讓四姨打退堂鼓,兒子媳婦已經多次將大門鑰匙換掉,擺明了就是不讓這個外人住了。
前陣子,婆婆五姐妹聚餐,大家一高興就忘了夜已深,那時,四姨小聲地問小芳,可以到她家住一晚嗎?整個事情才曝光,大家義憤填膺,你一言我一語要找那個沒血緣沒良心的表弟理論去。這時,一直不語的婆婆終於開口:「我把二樓整修一下,妳就搬回來住吧,妳的家在這裡 ,誰也趕不走。」幸好,有這一大群姐妹手足親情的加持,才不致讓四姨過著孤寂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