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一位師兄弟回山辦事,平時大家各忙各的公務,難得一點空檔,請他喝杯茶。
「這普洱怎麼這樣甘甜、順滑?哪裡買的,貴嗎?」聽到一連串的問號,我緩慢的作答。
「這茶名為緣分,都是遠近彼此隨喜互贈。茶不在價格,在於此刻,我們全神貫注與茶共享的美好時光。」
記得,有次看到網路的一篇短語:「願相遇後,永如初見時」。這句話的意思是,初識、初見時,我們看到都是對方散發出的光環,直率,你說他沒心機;多話時,你喜歡他的熱絡;犯錯時,你認為這是人之常情;探聽你的生活,你認為這是關心。
慢慢的,時間這隻魔手,改變了你注意的目光。直率變成令人討厭的幼稚;多話變成不可忍受的噪音;生活的錯誤,你覺得是智商低。光環被摘除,對方被妖魔化,被打入地獄的不是對方,而是我們這顆墮入地獄的心。
「願相遇後,永如初見時」,這句話,道盡人與人緣分的滄桑、無奈、多變。
冷、淡,理性,一直是我被多數人認定的模樣,水淡能解渴,理性才能保持覺醒,不陷溺人我的對立,持守人與人友善、互助的關係。
春節一個月,各處忙於為來山遊客服務的職事、義工都吃便當。便當組位在三好樓地下室,由禪學堂的法師們帶領數百名義工,每天負責全山三、五千個便當,而且每天上午五、六點開工,中午十一點準時完成任務。他們沒有什麼企業化的訓練,他們的訓練就是「給」,給辛勞的大眾有熱熱的便當可飽食。
一年一年吃著便當,在合掌供養時,心裡念誦:祝願這群菩薩、義工們禪悅法喜、身心安樂。二○一六年留守辦公室,為的是「開山五十年的紀念特刊」要編輯、印行,校閱著全球二百多個道場的年度大事記,在條例式的記事中,我讀到不是事件,而是無量無邊閃亮的「真心」,用他們的時間、心力、才能,無私的奉獻給法界眾生。
回顧走過的人生旅途,擁有三大幸事,一是幸入一代宗師星公上人的門下,二幸入自由、開放的現代佛光教團,三幸是終身守護編輯、出版工作。
「願相遇,如初見時」,不只是人與人的萍聚,還有我們的信念、夢想,還有我們許下的誓願。願不失去對所有人的慈愛,願守護菩提初心。春日,我再一次將誓願刻入心版,寫進我大腦的記憶體。
佛光山藏經樓數千株來自山東的牡丹綻放,走在遊人如織的賞花人海中,今日身邊同遊的伴侶,明日未必如今日的歡樂、融洽。惜花如惜人,惜人如惜己,如果,我們懂得這個道理,就不會被時間的魔手操弄、翻轉,年年猶如初相遇的歡喜、醇美、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