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兒帶展】今昔育兒政策圖/中玄
文與圖/中玄
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情繫背兒帶:傳統與創新」展覽,展出台灣閩、客、原住民及大陸西南地區各種背負嬰、幼兒的背帶、背兒套、背兒架……這些背兒用具,顯示我國早年媽媽們育兒的辛苦。
讓筆者想到父母那一代,算是農業時代,家中須多一點人手幫忙,政府對生育和育兒,幾乎沒什麼政策,每戶要生多少子女,沒有任何限制。以致家家戶戶大都有四、五個到十個之間的子女(我們家就有七兄弟和一個姐姐),所以媽媽們常常肩上用背兒帶背著嬰兒,左右手各牽一個會走路的幼兒,後面跟著兩、三個會自己照顧自己的較大孩子,浩浩蕩蕩出門;再多一點孩子的家庭,連哥哥姐姐也要幫忙用背兒帶背小弟妹們。
但後來五○、六○年代,政府發現這樣下去,地窄人稠的台灣,人口會爆炸,所以開始實施節育政策。所以,六○、七○年代,政府喊出的生育口號是:「兩個孩子恰恰好,一個孩子不嫌少」。台灣雖然沒有像大陸那樣嚴格實施一胎化政策,但衛生單位對媽媽們也盯得緊,一位跟我同年紀左右的A女士就曾說:「當我不小心懷上老三時,一去產前檢查,護士就跟我說,妳……真的要生嗎?要考慮好喔!」所以,我們四、五年級的媽媽們,大多只生兩個孩子,用背兒帶的機會也少一些了。
然而到了二十一世紀,怎麼忽然年輕人都不婚、不生了,有的也只生一個孩子;使得國家生育率直直下降,不僅人口逐漸老化,各種教育相關事業,甚至於面臨嚴重的少子化危機;很多年輕人大概連背兒帶都沒看過,看了也不會使用了。
近年來,政府才慌了手腳,反過來要祭出各種優惠措施,鼓勵年輕人多生小孩了。真不知只三、四十年,政策就一下子就翻轉過來了。
筆者前幾天經過一家彩券行,看到他們貼了一張門聯頗有意思:「早中晚中肯定會中,買多買少多少要買」。筆者覺得,在少子化嚴重的時代,政府不妨把這句對聯改為:「早生晚生肯定要生,多生少生多少要生」,來鼓勵年輕人多生一點孩子,以免造成少子化的國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