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貼就能讓辦公室很療癒,這是趙珮晴與同仁一起籌畫、打造的。
圖/記者楊祖宏
趙珮晴等人讓辦公室變得溫暖,不只有奢華味、人情味、正向話語,還有藝術風、環遊世界造景及電影情境。
圖/記者楊祖宏
「飛利浦」給人的印象是什麼?是不是被玩具環繞的會議室,家庭般溫暖的沙發,散發螢光的便利貼空間,還能像搭飛機出國一樣,看見各國景致?如果這些都不是過去的認知,那現在是了!從隨處可見的讚美話語、疲倦時能吸的純氧機到玩遊戲試用商品,在在具現企業文化的軟實力,而促成煥然一新的功臣就包括趙珮晴。
趙珮晴,一位用兩個月的時間說服高層從「新」出發、作出改變,再與同事耗時三個月,將公司改頭換面,敞開大門,向各界展示外商企業人文素養的「公關副理」。
高度敏銳 懂得打動人心
細究趙珮晴能提出大膽、創新兼之縝密的企畫,可能與非凡的經歷與性格有關。出任台灣飛利浦公關前,她是平面媒體時尚線的記者,也是創世基金會公關,對文字、議題具備高度敏銳,更懂得如何鋪陳、打動人心。
媒體工作是兩面刃,既為她磨練出好手腕,也曾讓她失去健康與耐性。趙珮晴說,自己是南部來的孩子,生活習慣慢步調,但有陣子,父母愈來愈無法理解在台北工作的她,「可能我個性傾向完美主義,又長期處在緊張環境中吧,每天得趕稿、作專題、與同業競爭,搶先報導,以致說話速度變很快,很多事都顯得不耐煩,覺得時間被別人浪費了。」畢業後她在媒體三年,每天二十四小時無止息的工作,好處是練就凡事皆可批判的能力,壞處則是自我中心,連不少前輩提醒「別忘了剛進媒體時的純真與好相處」都沒用,她說,縱使沒有被慣出大頭症,依然察覺生活正在失控。
健康出狀況後,趙珮晴暫時退出媒體工作,父母建議她換跑道,才找上了創世基金會。「那是一個很大的嘗試。」她自覺「腰桿子壓很低」,因為二十六歲、尚未出嫁的大女孩,竟要協助護理師到宅為長輩沐浴,過程有些尷尬與忐忑,而她做了整整五年。
引領外商 為台灣多付出
公益服務帶來不少收穫,如她發現經歷過大風大浪的人物,老了還是會面對失智、獨居與無人聞問的處境,因此放下了本來對權勢的渴望,覺得生活開心最重要。過往媒體養出的壞脾氣都在此時被洗淨,她能用自己難以想像的溫和笑容,說:「我的心底已有一池的平靜,每次脾氣衝起來,回想那段日子,就會變柔軟。」
升官之際,她卻匆匆告別創世。原來在她心深處還藏著一個學生時代就訂好的十年計畫,「我曾期許畢業後累積媒體、公關、業務、行銷、管理五種經驗,並取得一定的學歷。」因此趙珮晴不留戀現有,到英國讀書,強迫自己用外國人的語言、角度過日子,在兩年時光中,她不斷充實自我,掌握世界趨勢與市場脈動。
很多人認為她會留在倫敦工作,但她跌破眾人眼鏡,以「學有所成,該回饋家鄉」為由返台。回台後再以「想幫台灣人」為由投入外商企業,讓所有親友摸不著頭緒。幫助台灣人卻進入外商公司?趙珮晴的理由是:「台灣很需要外商的工作經驗。」而她還企畫著如何引領外商,為台灣這塊土地做更多回饋──或許已有不少回饋,但鮮有人知,所以也需要重新包裝。
勇於發聲 風險降至最低
特別的是,在剛進入台灣飛利浦時,趙珮晴邂逅兩位貴人。一位是她的面試官,在她密集特訓、溫習公司資訊時,面試官卻說:「沒有人能了解一百二十五年的歷史,但合格的公關必須清楚資源何在。」於是她開始了解每條資料庫連結及組織層級架構,成為能舉一反三、問不倒的萬事通;此外,面試官更教會她做有利益的事,強調「能賺錢的事才要去做」。
第二位貴人主管教她的卻是感性認知,支持她做「對台灣有益的事」,即企業社會責任,此舉促使她努力讓社會對外商改觀。她說,外商有穩定的經濟結構與基礎,若大眾知道他們能給予協助,彼此合作,將有效幫助台灣向上發展,這一個理念造就了「品牌新定位」的改變計畫,今年飛利浦也將朝健康科技與社會關懷兩大方向著手經營。
「我覺得公關是能助人的角色,例如帶員工集體行善或取得CPR證照,這樣出國豈非就多了數百名救人的生力軍?」趙珮晴定義的公關不只能行善,還有「為主管解決問題,避開道路上所有小石頭。」所以開會時,即使被認為是唱反調的烏鴉也要勇於發聲,但若無法改變決策,則要一路陪伴,盡我所能的將風險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