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仁社區的「礦坑口候車亭」是鄉親專屬。圖/張芮瑜
【本報新北訊】「水湳洞這裡什麼都沒變,就是人變少了…」藝術創作家林正文是水湳洞子弟,近年回到家鄉從事藝術創作,眼見家鄉因為人口外流漸漸失去生氣,他號召同樣定居在水湳洞的藝術分子打造「礦坑口候車亭」,此舉不為遊客,只為了天天等車的在地老小。
東北角一帶氣候潮濕多雨,觀光地區如九份、金瓜石等地接駁公車有觀旅局製作的精緻候車亭,但非觀光地區居民往往要自備雨傘在寒風中擋雨等車。
瑞芳區水湳洞當地居民以老人家和小孩居多,每天早晚常必須打著傘趕著搭乘地方免費公車。藝術家阿諾同時也是地方藝文組織山城美館館長,他看在眼裡很是不捨。
水湳洞山城「潛藏」不少被水湳洞風光、氣氛吸引而留下的藝術創作家,一夥人決定為居民盡點心力,木工專長的阿諾再找來鐵工、繪畫等好手,四、五人利用一個月時間敲敲打打,精緻的候車亭終於在山城美館旁的空地上誕生。
透過濂新里里長黃瑞聰和公所、市府溝通協調後,日前一夥人用小卡車將「候車亭」搬運至靜謐的水湳洞長仁社區,該候車亭融合地方意象,是一個礦坑的模樣,礦坑上方寫著「本山六坑」。
阿諾說,六坑是過去這一帶出金量最多的地方,雖然不如黃金博物館的「本山五坑」有知名度,但卻是地方居民共同的回憶。
長仁社區的「礦坑口候車亭」是鄉親專屬,有幸能在「手製」的候車亭中躲雨等車的,除了當地居民外,還有少數迷路誤闖社區的遊客。阿諾說,雖然一開始居民對於突然蹦出的候車亭感到意外,但日久生情,現在阿嬤們還會坐在候車亭中閒話家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