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足石刻 訴說千年歲月

羅佑純 |2016.02.18
1442觀看次
字級
南宋釋迦牟尼佛像,約西元一一二七年至一二七九年間製。 圖/記者楊祖宏
南宋觀音菩薩像,約西元一一二七年至一二七九年間製。圖/記者楊祖宏

【記者羅佑純新北報導】新北市世界宗教博物館即日起展出「重慶大足石刻」藝術特展,展期至三月三十一日。受邀展出的十二件作品,幾乎沒有修復過,雖然它們身上有著斑駁的漆痕、風化的缺角,但是這些不完美的缺陷,卻是挺過千年風雨的最好證明。

宗博館指出,目前列入世界遺產的知名石窟中,幾乎是以佛教造像為主,只有重慶大足石刻是「儒釋道」三教兼容,所以此次特別規畫「三教合一」展區,展出明代的〈阿彌陀佛像〉、〈真武大帝(玄天上帝)〉像,及清朝的〈孔子牌位〉,彰顯大足石刻的多元宗教藝術。

「大足石刻」是重慶大足區境內七十多處、十萬餘尊摩崖造像的總稱,以北山、南山、寶頂山、石門山、石篆山的石窟最具代表性。

肇始於初唐(西元七世紀中葉),興盛於兩宋,明、清時代亦留有作品,一九九九年十二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大足石刻」與雲崗、龍門、麥積山等知名石窟不同的地方,除了是宗教多元化外,「大足石刻」是少數由民間發起、雕刻的石雕群,後人只能透過雕像造型、服裝、髮式,來推測每尊雕像的建造時代。

其中,最負盛名的是寶頂山〈千手觀音像〉,八百年的時光,佛像、佛手的金箔凋落,部分手指與法器,因風化損毀。二○○八年,中國文化遺展研究院與敦煌研究院、大足石刻藝術博物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單位聯合擬定修復計畫,報請中國國家文物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同意,花了八年的時間才修復完成。這一段修復歷史,宗博館也以縮時影片重現。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