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節探究】過年和守歲由來

文/胡槐興 |2016.02.15
1744觀看次
字級

文/胡槐興

過年和守歲的習俗,根據典籍記載,在二千多年前,堯舜時代就開始過年。夏朝過年稱歲,商代稱「祀」,周朝才叫「年」;《雅爾義疏.釋天篇》:「夏曰歲,商日祀,周曰年。」指的就是過年。

殷商甲骨文和金文,「年」字都是果實豐收、穀穗成熟的形象。《穀梁傳》:「五穀豐收,大有年。」也證明那時的人就開始過年。

漢武帝訂的太初曆,以農曆正月初一為歲首,那天就是過年。

辛亥革命成功,民國建立,各省都督府在南京集會,議定為適應世界潮流,通用世界紀元,自一九一二年起,以公曆一月一日為新年(陽曆年);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陰曆年),一直沿用至今。

守歲習俗,在先秦典籍固未見記載,惟在晉人周處《風土記》、南北朝詩人庾肩吾、徐君倩所作〈守歲詩〉,均有論及;唐太宗、白居易、孟浩然也在唐詩吟詠過。

據傳,唐代有少年史青善詩,自薦上奏玄宗,能五步成詩。玄宗曾以「守歲」為題,史青果真於五步以內完成:「今夜今宵盡,明年明日催,寒隨一夜去,春逐五更來;氣色雲中政,雲顏暗裡催,風光人不覺,已入後園梅。」一詩獲玄宗嘉賞。

蘇軾詠〈守歲〉,以「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嘩。」燴灸人口;宗朝孟元老於《東京夢華錄》卷十載:「除夕,是夜禁中爆竹山呼,聲聞於外,士庶之家,圍爐團坐,達旦不寐,謂之守歲。」可見此項懷舊習俗,已行之一千多年。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