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觀史】弼馬溫與馬上封侯

文/余遠炫 |2016.02.01
1750觀看次
字級

文/余遠炫

猴年到,如果要講吉祥話,想到的是「馬上封侯」,雖然此「侯」非彼「猴」,但總有諧音上的關係。「馬上封侯」原意是在馬背上爭奪天下獲得爵位封侯,表現在圖像上則是猴子騎在馬背上;但「猴子騎馬」除了有「馬上封侯」的涵義外,還有「避馬瘟疫」的意義。

談到「避馬瘟疫」就會想到《西遊記》故事裡的美猴王孫悟空。美猴王被天廷招安高高興興的跑去當了「弼馬溫」的官。這是個「沒品」的官,把天馬養的好是應該的,無功也無賞,出問題了就全是「弼馬溫」的錯,還要受罰。心高氣傲的美猴王怎麼受得了這個氣,於是下凡當他的猴王。天廷最後讓步,封他當「齊天大聖」,還讓他管蟠桃園,每天都可偷吃美味可口又養生的桃子。

這個「弼馬溫」官職,並不是《西遊記》作者胡思亂想的,而是根據猴子可以避馬瘟疫的民間說法,加以轉化應用的。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就記載:獼猴,養馬者廄中畜之,能辟馬病。李時珍並引《馬經》一書解釋說:「馬廄畜母猴,辟馬瘟疫。逐月有天癸流草上,馬食之,永無疾病矣。」馬吃了混著有母猴子經血的草料,竟然可以變得健康有活力,猴子醫治馬病,可是有文獻記載的呢!

戰國時代的趙武靈王,因為國土接近北方草原民族,而這些草原民族擅長騎馬,經常騷擾趙國國境,趙武靈王於是推動改革,進行「胡服騎射」,要融入草原民族的生活與戰鬥方式,因此養馬就成了重要的工作。馬匹難免會生病,因此養馬的人都會帶著「護身猴符」,為馬祈福。由此可見,猴子可以醫治馬病,淵源甚早。

漢武帝時期為了要對抗匈奴威脅,積極尋找好馬與找專家養馬。像武帝身旁的大臣金日磾,原本是匈奴王子,投降漢朝之後成為馬監,積極為漢武帝養馬。這位置相當於孫悟空的「弼馬溫」,但他卻是個重要的官職,「弼馬溫」其實一點都不小,是天廷那些小官小吏小鼻子小眼睛罷了。

印度與日本等地,也都有猴子醫治馬病的故事,由此來看,猴與馬真可說交情好啊。

(相關內容在17:10警廣FM104.9頻道《天天樂陶陶》節目同步刊播)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