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病喊痛 恐老年憂鬱症上身

陳玲芳 |2016.01.29
1582觀看次
字級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人老了,這裡痛、那裡痠,真沒路用」、「來去死一死好啦!」精神科醫師指出,如果家中長輩經常說這類喪氣話,當心不是一般「老化」現象,極可能罹患「老年憂鬱症」。老年憂鬱症可治療痊癒,年長者出現情緒低落、健忘、身體不適等九大症狀,應盡快就醫尋求協助。

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姚思遠表示,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顯示,老年人口罹患憂鬱症的比例約百分之七,保守估計台灣老年人口中罹患不同程度憂鬱症者約三十一萬。與其他老年慢性疾病相較,有高死亡率,但就診率卻相當低,這可能也是造成六十五歲以上人口,自殺率居高不下的原因。

精神科醫師陳永興表示,老人憂鬱症盛行率為各年齡之冠,也是最會「偽裝」的疾病。老年憂鬱症通常出現身體不適、不安、失眠或早起、持續碎念、食慾不振、輕生厭世,或自我責備為症狀表現,多數人以為是「一般老化現象」,忽略是老年憂鬱症作祟,男性較愛面子,會以其他方法掩飾憂鬱症狀,就診率比女性低。

陳永興表示,老年憂鬱症容易與一般「老化」搞混,與老人「失智症」也很難辨別,許多人因此錯失治療良機。他說,老化是自然現象,不一定會罹患憂鬱症或失智症。失智症最明顯的是記憶力變差,忘記剛發生的人事物,這種情況和老化一樣,無法靠藥物改善。

陳永興以九十高齡的母親為例,母親五年前出現憂鬱症現象,經轉介精神科醫師治療,兩個月後即改善。陳永興強調,老年憂鬱症只要提早發現,及早治療,服用抗憂鬱藥物,八成患者在一至兩個月內,明顯改善記憶力差,及情緒低落。

陳永興建議,老年人除了平時多注意老鬱症的警訊外,要建立親老的支持系統,讓長輩願意踏出家門,培養興趣,多參與活動,可降低老年憂鬱症的風險。

為喚醒大眾對老人憂鬱症議題的重視,董氏基金會與信義公益基金會合作,邀請即將邁入七十歲的知名資深演員陶傳正,拍攝「生日不快樂」老年憂鬱防治短片,呼籲民眾多多關懷身邊長者,勿輕忽老年憂鬱症。

小檔案

老年憂鬱症9大症狀

根據DSM-V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常見憂鬱症的症狀有以下9項:

1.情緒低落,感到悲傷空虛。

2.明顯對事物失去興趣。

3.體重突然下降或上升。

4.嗜睡或失眠。

5.動作莫名變得激動或遲緩。

6.容易疲倦或失去活力。

7.無價值或強烈罪惡感。

8.注意力不集中、猶豫不決。

9.經常出現自殺想法。

若症狀持續時間長,明顯影響到日常生活和社交關係,應該盡快尋求醫師評估和專業診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