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人讀景 走入當年的三峽

文與圖/阮義忠 |2016.01.28
1736觀看次
字級
新北市三峽區,2012年9月 圖/阮義忠

文與圖/阮義忠

我在一九七六年寫過一篇〈被遺忘的三峽〉,寫過之後,連我自己也把它忘了,直到最近幾年將倉庫搬到那裡,才每周一次搭公車前往,於三峽老街那一站下車。事隔三十多年,三峽終於恢復了失去已久的繁榮景象,成為台北著名觀光景點,只可惜店家商品跟任何遊客愛去的地方都差不多,除了不知何時開始風行的金牛角麵包。

全長兩百多公尺的這條老街,鎮民原本還嚷著要將它拆掉,經過城鄉重建團體的奔走、呼籲,才得到精心補強與修護,成為台灣原貌保存最好的一條街。建築特色包括屋頂端的收頭、女兒牆、山牆、梁形、柱子、匾額、裝飾紋樣等。

三峽位於台北盆地南緣,是個三條河流沖積而成的三角洲,古名「三角湧」,後來改稱三峽;據說是取自「長江三峽」。它的景色當然無法與雄偉的長江三峽相比,但三面環山、一面近水,在重視堪輿的中國人來說,堪稱風水寶地。難怪三百多年前,隨鄭成功退守台灣的一群福建安溪人,為了在此定居而把原住民趕上山。

林業為三峽的天然財產,樟腦更是居全台之冠,替台灣賺取過不少外匯,可惜因濫伐而趨於枯竭。三峽的水質也特別好,染布業興盛一時,著名的「烏百應」布(黑色棉布)曾被視為珍品。以古法製成的「日東紅茶」亦聞名一時,只不過技藝失傳,連同「烏百應」布一塊兒都走入了歷史。

那一年初來三峽,整條民權街空盪盪的,居民外移情況嚴重,整個地方好像隨時都會被放棄。九成商店都拉上了門,唯有一家畫像鋪板門全敞,好像生意鼎盛。牆上掛滿了人物肖像,畫師坐姿筆挺,將小小的身分證照片一筆一筆轉化為巨幅碳筆畫。景氣無論繁榮、蕭條,生老病死的戲碼照樣上演,會來請託的顧客,通常都是為了替往生親友辦告別式。

現在的三峽老街,儘管假日總是人滿為患,平常還是滿冷清的,半數以上的店家不營業。我反而喜歡在這時去買硬殼黑衣、又香又脆的「黑金鑽花生」,避開人擠人的喧囂。上次去的時候,突然很想找找當年那家照相鋪,問過幾位店主卻無人知曉。他們有些是來租店的外地人,有些是離開三峽好久,近年才回來做生意。看來老街已無真正的三峽人。

入夜,街燈乍亮,大雨突然落下。行人紛紛走避,溼答答的老街浮現往日幽情,還真像是電影公司刻意打造的場景。一個胖胖的小女生撐傘走過,畫面竟比廣告還像廣告。我左手打傘、右手拍照,半邊身子都淋溼了。拱廊的另一頭,一位男子正在偷偷拍我。是認出了我,還是覺得我也像是廣告中的角色?在那一刻,我彷彿隨著小女生走入了三十多年前的三峽。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