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我的玩具三部曲

文與圖/蘇拉圖 |2016.01.28
2278觀看次
字級
這些結合磁鐵功能的小屋子,是我每天花一點時間做給女兒的小玩具。圖/蘇拉圖
電視節目的普及,造就了可以說是一整個世代的共同回憶。相關的電視玩具非常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鳴。圖/蘇拉圖

文與圖/蘇拉圖

該怎麼定義「玩具」這兩個字呢?我嘗試以人生不同階段來構築玩具三部曲。

從第一次接觸開始,它是我們學習握力的工具,是認識這個世界的櫥窗,是我們童年時期的玩伴。而後,它是陪伴著我們度過成長期、青春期的好朋友。透過它們,傳遞了我們對於當下戲劇、電影、音樂、廣告、運動的人物(或擬人)商品偶像的喜好。

接著我們會忘了它,直到有一天,以懷念的心情重新看待它們。一般會有這樣的念頭,往往是因緣際會,在某個場景看到這些童年的玩伴,才會驚呼:「天啊,你還留著?當年我也有一個!」「我的不曉得丟哪了,當年是我最愛的玩具。」「現在還買得到嗎?你在哪買的?」

閱讀此刻的你,看玩具的心境大多數已經到了第三個階段吧?單純的玩具身上,賦予的可是一本複雜的心情故事呢!

如果設計一項功課,讓你列下從小到大曾經擁有、喜愛的玩具,你能寫下的有幾個?這會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命題。記憶力較好的朋友,也許真能寫下一串有意思的玩具,敘述它們在不同年代、自己生命中所扮演的角色。

寫下來的這些玩具們,除了可以從中看出年紀外,也可以描繪出當年台灣社會的發展和主流「次文化」。

自己曾經嘗試了這樣的功課,很艱難地提筆寫下第一個。接著,就像是開啟了回憶之門,老玩具一個一個浮出檯面。原來,這些玩具,藏在心中的角落如此多年了啊!

從大同寶寶(從哥哥姐姐最喜歡拿來逗我的玩具,軟膠材質,可摔可咬,長牙時還可拿來磨牙)到無敵鐵金剛、電動狗、聖戰士、嗶波、貓熊玩偶、小賽車、塑膠白馬、龍貓公車、陶瓷動物……簡直一發不可收拾。

記得小時候最喜歡的玩具,是一柄木劍。家中有一把大的,父親特別製作了一款兒童版的給我,滿足了小男生喜歡打打殺殺、扮演英雄的成就感。這把小木劍陪了我相當長的時光,印象中,它原本已相當鈍的刀鋒,幾乎看不出是「刀鋒」了,上頭被立可白、筆,畫得亂七八糟,原本光亮的透明漆早就落光了,但我就是捨不得丟。

不過,即便當年我對它多麼珍惜,即便此時我多麼念念不忘,這把木劍在高中時期之後,就再也沒有看過了。只記得有一次花了些心思尋找,就是找不著。

這個小缺憾,興起了我幫女兒蘇小妹製作玩具的念頭。這兩年,趁著晚上蘇小妹睡著,我每天花一點時間,磨磨雕雕,也完成了一些屬於她自己的小玩具。有結合磁鐵功能的小屋子、結合樂高玩具的動物,小朋友很捧場,每個老爸做的玩具,不管造型多麼奇怪,她都開心的接受。也讓老爸更增添源源不絕的動力。

希望這些玩具能夠一直伴著她,縱使過了每天玩具相伴的年紀,也能把它當作自己專屬的紀念品。

而幾次的田野調查下來,也整理出一些老玩具心得:

一、大部分曾經擁有的玩具,不論印象多深刻,總有理由沒能留在身邊。或因忙升學,或因搬家,或因有了新的玩具而遺忘,總之,丟了。

二、整理大家的心得會慢慢發現,裡頭存在有重疊性極高的「明星級產品」。這些經典玩具,當年的普及率還真高啊!大同寶寶、搖搖馬、Q比娃娃、嗶波、哆啦A夢(小叮噹)玩偶,有些是一個世代的共同回憶,有些長壽玩具更是跨世代。

三、特定的玩具貨源,因時空的變遷逐漸移轉。最明顯的,就是許多特定風景區的套圈圈陶瓷玩具,幾乎已不復見;小學旁邊,玩具比文具還多的「書局」也愈來愈少;夜市的各項遊戲集點玩具,倒還是歷久不衰。現在的主流,成了各大商場的玩具店和網路購物平台。

四、老玩具市場有別於其他古物市場,材質、工藝、美觀、藝術價值……通通不是重點!也不見得物以稀為貴。搶手的老玩具,最重要的是能否得到「共鳴」,如果大家都不太認識,再怎樣稀少,也乏人問津。「回憶」成了主流標準。所以,大同寶寶的收藏能夠歷久不衰。

五、由於許多老玩具型態古拙討喜,已成了量產的新商機。除了發行複刻版玩具,相關概念產品紛紛出籠,這些童年的情懷,也造就了許多懷舊商品在各個文創市集,大大發揮了一番各自的魅力。

我自己的玩具丟了大多數,理由跟大家都一樣。少數留下來的,除了特別喜歡、有紀念價值的之外,能存活至今的玩具,大部分是堆在角落置物箱,家人「忘記丟掉的」。所以,每每回到桃園老家,爸媽翻出當年忘記丟的玩具,問我是否要帶走的時候,是我最開心的瞬間啦!

這些年,又陸續找到了一些自己當年的玩具。這些玩具,也許市場價值不高,現在卻個個被我小心翼翼收藏在玻璃書櫃中,有著無可取代的地位。

家裡還有遺忘的老玩具嗎?快去翻翻看吧。你會發現,忘記丟掉、媽媽捨不得丟掉的這些東西,現在來看,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本文收錄於遠流即將出版《老物潮:收藏者的回憶加值學》,作者蘇拉圖即曾任新聞局長的蘇俊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