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正值壯年陳先生因腹痛就醫,經大腸內視鏡檢查,確診非一般大腸直腸癌,而是惡性黑色素癌!醫師指出,人體細胞有黑色素之處皆可能病變,全台每年新增約兩百五十個黑色素癌病例,其惡性度高,由於化療效果不佳,病情進展快速且預後差,治療仍有很大困境。衛福部近日核准免疫新藥,可對癌細胞迎頭痛擊。
台北榮民總醫院血液腫瘤科教授劉俊煌醫師表示,黑色素癌常見症狀是手掌或腳底,長出像痣一樣的深色斑塊。不只手掌腳底等皮膚表面,臨床上亦不乏腸道黑色素癌,或因眼花就診才發現眼球黑色素癌、因長期鼻塞才確診鼻腔黑色素癌的案例,甚至確診時,癌細胞多已遠端轉移。
劉俊煌表示,黑色素癌的特性為惡性度高、進展快、確診易延遲,所以發現時多為中、晚期,治療也面臨困境,衛福部近日正式核准免疫療法新藥Pembrolizumab,是國內第一個 Anti-PD1 免疫抗癌藥物,核准用於晚期黑色素癌經標準療法無效的後線治療,帶給病人更多選擇,然而新藥目前尚無健保給付,自費價每月約五十萬元。
林口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副教授張文震醫師指出,傳統化療與標靶藥物是透過藥物本身直接毒殺或抑制癌細胞;但免疫抗癌藥物是直接喚醒人體的免疫系統,使 T細胞可以辨識癌細胞,並加以殲滅,此創新作用機轉,讓陷入無藥可用困境的末期癌患,終於有新的治療選擇。
張文震說,人體免疫T細胞有如身體內的警察,正常情況下會去辨識、消滅癌細胞,但癌細胞為逃離T細胞獵殺,發展出和人體T 細胞「握手言和」的機制,也就是利用癌細胞自身表面的PD-L1,去「握住」T細胞表面的PD1 接受器,這種不正常的結合便會使T 細胞停止發動攻擊,而Anti-PD1藥物卻可打破此不正常結合,進而喚醒人體免疫系統、發揮對癌細胞原本應有防禦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