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我有牙周病,牙齒留下來好?還是拔掉植牙好?」牙醫師表示,牙科治療需要整體而全面性的考量,包括患者健康狀況、飲食習慣,及日後的重建與維護。「植牙」並非取代天生牙齒,拔牙與植牙,不只考驗牙醫的技術,更是一門藝術。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牙科主治醫師沙怡君指出,近年來人工植牙蓬勃,牙科治療與患者生活品質,也因此受到影響。牙周治療不再局限於保留自然牙齒,而是更積極與慎重的「藉助植牙投入,及相關軟硬組織修復,達到整體口腔功能與美觀。」
沙怡君說,有問題的牙齒,譬如沒有希望的牙齒(Hopeless Tooth),或不適合留下來的牙齒,甚至會妨礙治療與重建的牙齒,可考慮在治療初期拔除。
她強調,牙科治療以「控制發炎」為優先,過程中對治療沒有效果,或不適合保留的牙齒,宜再評估治療計畫。一般來說,牙周組織破壞未達百分之五十,多數仍可挽救,倘若「牙周組織破壞達七成以上,會建議拔除。」
沙怡君表示,植牙失敗的原因,多為「細菌感染」,細菌與造成牙周病的細菌類似,為了追求植牙長期的健康與穩定,植牙前,宜確保整個口腔環境沒有太多的致病菌,並教導患者正確口腔衛生習慣,與醫師共同維護與保養。
她認為,牙周病專科醫師對於拔牙的處理,會有特別考量,包括整體功能以及美觀都需要慎重評估,包括齒槽骨脊的保存與齒間乳突的保存。牙周醫師應減輕患者對於拔牙與植牙的恐懼,給予正確觀念,減輕患者心理負擔,達到治療的最大效果與長期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