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答、滴答,時針和分針在一到十二的數字間競速,我百無聊賴的翻轉手上的魔術方塊,心裡想著:「爸媽怎麼還不回家?」身為獨生子的我,孤獨是必然的。
孔子曾經孤獨,他帶著滿腹的理想周遊列國,卻不被重用;梁啟超曾經孤獨,他大力推行君主立憲力挽滿清頹勢,卻反遭打壓,只好遠走日本;我也曾經孤獨,國中時曾因不認同老師的評分標準,而在課堂上和老師激辯,卻造成同學們對我的排擠,造就了我的孤獨。
我想,我的孤獨和孔子、梁啟超一樣,都是極度痛苦。數學課分組報告,我總是自成一國;體育課沒有人願意和我一起在籃框下揮灑汗水。孔子、梁啟超和我,像是永遠落單的質數,只有自己與代表著理想的「一」可以作伴。
孤獨的滋味,心酸得難以言喻。
然而,滿是礪石的海邊,才能激起最壯麗的浪花。柳宗元一生數度遭到貶謫,貶官期間,滿腹抱負無處可施,親友遠離,孤獨的感受可想而知,然而正是這孤獨的感受,讓他提筆寫下流傳千古的《永州八記》;蘇軾亦然,遭遇貶官期間,雖然是他人生中的低潮,反而讓他文學創作達到高峰;南非國父曼德拉年輕時,因參與反政府示威而慘遭入獄,出獄時,已是白髮蒼蒼的七十歲老人,獄中的他,孤獨得像是從地球上消失,卻也是在這段時間,他修養自己,讓自己成為了不起的人物。
唯有飽嘗孤獨的滋味,才能使心志更成熟。孤獨的滋味並不好受,但遭遇孤獨時,若能在痛苦的滋味中磨礪自己,必能有另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