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二○一六年台灣政權極可能輪替,支持民進黨的農民並沒有喜悅之情,許多以中國大陸為主要消費市場的農漁產品,如鳳梨釋迦、石斑魚、甲魚蛋、秋刀魚等,農民憂心因兩岸關係出現波折,打亂原有產銷通路,讓辛苦生產的農產品失去大陸市場,再度嘗到供過於求,價格崩跌的慘況。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在辯論會釋出將參考國際規範,來處理含「萊克多巴胺」美豬進口事宜,這樣的說法與民進黨過去要求美豬含萊克多巴胺需零檢出的立場明顯鬆動。
養豬是我國農村重要經濟來源,年總產值約七百多億元,主要為小規模家庭式經營,目前約七成養豬戶仍採用傳統養殖方式,豬肉的成本居高不下,產能低落,自然難以和大量進口低成本的豬肉競爭。
以目前國內養豬整體水準,尚未提升及未建立豬肉分級拍賣制度前,貿然鬆綁,將嚴重威脅到近萬名的養豬戶生計,衝擊遠大於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美牛進口,這樣的決策,竟然出自長期支持的民進黨,讓農民情何以堪!
儘管蔡英文承諾會積極拓展農產品國外市場,分散單一大陸市場風險,但是從民進黨執政時,曾大力推動「加強農產品國際行銷方案」;國民黨執政也同樣推動「加強國際合作,拓展農產外銷」,但實際效果有限,農產外銷總出口值僅五十二點六五億美元,且集中在少數品項,顯現開拓外銷市場,「知易行難」,不僅需要時間,更要制定完整配套。
細觀日本與南韓政府對外進行自由貿易談判時,都是在先取得對該國重要工商業產品讓步後,才在農業方面做部分妥協。
台灣政府不能一開始就同意美方開放含瘦肉精美豬要求,予取予求,更不能犧牲國內養豬業卻只換得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門票,屆時恐引發更大規模抗爭。
農民至少應該用選票顧好飯票,讓政客知道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的道理。
李武忠(台中市/農經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