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隊員林瑞哲的「防火宣導模型屋」,成為防災教育推廣利器。圖/記者羅智華
【記者羅智華嘉義報導】嘉義市消防局第一大隊東區分隊消防員林瑞哲十年前救火時,雙手曾被嚴重灼傷,浴火重生後,他深感防災宣導重要性,發揮巧思,打造「防火宣導模型屋」,讓民眾了解火場濃煙流竄方向,萬一發生火災時,才能爭取逃生機會。
二○○六年八月,嘉義市一處建物地下室冒出濃煙,多名消防隊員獲報後立即趕往現場救災,不料過程中突然出現「轟」的一聲巨響,隨之而來的爆炸讓正在救災的十二名消防隊員措手不及、遭到灼傷,其中消防員林瑞哲雙手被烈焰二度灼傷,戴了近兩年彈性手套才完成復建,浴火重生的他更堅定推廣防災使命感,不僅定期前往校園宣導,更發揮巧思獨創「防火宣導模型屋」,成為防災教育推廣好幫手。
「如果連受過專業訓練的消防員都可能在火災中受傷,一般民眾更需了解火災的現況與逃生路徑,才能幫助自己在火場中順利逃出。」現任嘉義市消防局第一大隊東區分隊,投身打火工作達十八年的資深消防員林瑞哲有感而發表示,雖然他很樂意前往各級學校與公司行號推廣火災防範教育,但多次推廣經驗累積下來,也讓他發現,紙上談兵宣導方式,民眾易一知半解,時間久了就容易忘記,成效打折扣,因而促使他開始思考淺顯易懂的方式,讓民眾印象深刻。
思索之際,林瑞哲正好瞧見從事木工裝潢業的父親家中存放了木板,他「靈光乍現」,想到何不利用現有的木板打造一個微型房屋,透過不同樓層的隔間規畫,讓民眾可以「一目了然」火災發生時的逃生路徑。於是在父親協助下,林瑞哲運用巧思創作出台灣第一個「防火宣導模型屋」,讓防災教育宣導更具臨場感,不再只是憑空想像。
不只如此,林瑞哲更巧妙以民眾祭祀祖先時所用線香的「香煙裊裊」來呈現火場濃煙的飄散方位,藉此讓民眾清楚看到濃煙在模型屋中的流竄方向、藉此研擬適合的逃生路徑。他語重心長表示,很多人以為造成火災傷亡的主因是大火襲擊,其實真正的火場頭號殺手是不斷冒出的濃煙,而非烈火,很多罹難者不是因為被大火燒死,而是被濃煙嗆到昏過去、窒息死亡,因此他特別用線香來模擬濃煙飄散情況,幫助大眾了解如何在黃金逃生時間內跑對疏散方向、順利逃出火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