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自在】別有天地非人間(九)

文/慧開法師 |2016.01.03
1417觀看次
字級

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寺副住持、南華大學使命副校長)

十、面對大時代的思想轉化——台灣本土意識的自覺與大中華思想的融合

身為外省第二代,又是「芋頭.番薯」,在成長的過程中,我自覺得是非常幸運的,也是非常幸福的。我在前文中提過,開爸爸在台灣除了一位同宗的堂弟沒有其他親人,我所有的親戚都是開媽媽娘家這一邊的。我們四兄弟和外公、外婆、所有的舅舅、舅媽、阿姨、姨丈及表兄弟姐妹們都相處融洽,從來沒有所謂的「省籍情結」問題。

我在台中市出生,小時候住在台中市東區育英路的眷村(現已拆除),在旱溪旁邊,離成功國小不遠。外公、外婆和小舅住在寶覺寺附近的郵政新村,大舅一家住在附近邱厝里的故居,大阿姨住在北屯,二阿姨住在西屯大魚池(逢甲大學附近)。住在台中那十年間,我們經常往來,不是開媽媽帶著我們兄弟去外公、外婆、舅舅、阿姨家玩,就是表兄弟姐妹們來我們家作客。

我特別懷念在二阿姨家作客的農村生活,他們家是傳統的農村三合院,三面是房舍,供奉祖先牌位的祠堂居中,一面是圍牆和大門,中央空地是曬穀場。因為二姨丈是大房,所以他們家就在祠堂的旁邊,屋子裡有傳統的「紅眠床」和大馬桶,再過去就是傳統的「灶腳」,也就是大廚房,裡面有磚砌的大灶,上面擺著兩口大鍋,旁邊還有大蒸籠等等,大灶是燒柴火的,每次去作客的時候,我很喜歡到廚房裡幫忙添柴火。

走出圍牆大門就是一片大魚池,故以「大魚池」為地名,公路局還在此設了一個「大魚池」站,旁邊有間「柑仔店」兼郵政代辦所,有公車往返台中火車站。小時候的印象,從台中火車站搭公車到「大魚池」還蠻遠的,有一種「很鄉下」的感覺,同時也有一種農村鄉土的親切感。

每一次去作客,表哥、表弟都會帶著我們兄弟出去玩,特別是在農忙收割之後,稻田裡有很多好玩的事。有一次去玩,剛好遇到村裡面有人家「娶新娘」辦婚宴喜事,「辦桌」請客,表哥、表弟帶著我們兄弟一起去「吃喜酒」,主人特別開了一桌給我們這一群「囝仔頭」,除了我們表兄弟外,還有村子裡的其他小朋友坐滿一桌。每一道菜,一上桌就一掃而空,狼吞虎嚥,旁若無人,周遭各桌的婆婆媽媽們,都停下來看我們吃,有人還掩嘴偷笑。

住在台中的那十年,在我的生命中留下非常美好溫馨的回憶,後來搬家到了台北之後,那時交通沒有現在那麼便利,我們兄弟就比較少有機會到二阿姨家玩了。不過外公、外婆還是不定期來台北作客,開爸爸都盛情接待,大表哥初來台北工作時,也一度借住在我家,彼此的往來互動還是很密切的。我的整個成長過程和這些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無形中成為我生命裡台灣本土意識的種子。

然而在另一方面,從我有記憶以來,開爸爸就不斷灌輸我們兄弟,我們是「江西省雩都縣」人,小時候也不疑有他。從成功小學(台中)、三光國小(三重)、中和國小、省立板中到建國中學,所遇到的老師大多數是從大陸到台灣的外省籍人士,而且是來自大江南北不同的省分。特別是在上建中時遇到的老師,有不少當年在大陸時就是優秀的知識分子,但因生逢亂世,因緣際會而到中學裡教書了,這些老師都懷抱著故國山河、文化傳承與作育英才的情懷。

高三時的英文老師魯寶霖,英文教得一級棒,一句英文成語一定找一句貼切的中文成語來翻譯,對我學英文有很深的啟發。我記得他曾說過,台灣會集了全中國三十五省的精英份子以及大江南北的各路英雄好漢,這是在歷史上絕無僅有的時代。

高三的國文老師也是導師姚平,學問很好,還出版過詩集,我曾經讀過,其中有一首印象特別深刻:「此間山水鍾靈秀,一代中興有俊材」,可以看出姚老師對學生的殷切期許。身為外省第二代,又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成長,我很自然地懷抱著大中華思想。

(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