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熱力 感動台灣每一步

李祖翔 |2016.01.01
2791觀看次
字級
黃冠螢找到內在感動人心的小丑,透過反思力,釋放自我也溫暖他人。圖/洪士元、陳建銘、黃冠螢、記者李祖翔
黃冠螢找到內在感動人心的小丑,透過反思力,釋放自我也溫暖他人。圖/洪士元、陳建銘、黃冠螢、記者李祖翔
康定睿待人誠懇,有一身結合資源、為社會奉獻的本領。 圖/洪士元、陳建銘、黃冠螢、記者李祖翔
陳建銘(右)帶青年走入全球舞台,也讓外國人認識、駐足台灣,具備充分的國際力。圖/洪士元、陳建銘、黃冠螢、記者李祖翔
擁有覺察力的洪士元,不受限於既有體制與文化,活出精采人生。 圖/洪士元、陳建銘、黃冠螢、記者李祖翔
林念慈(右三)擁有創新化商機的力量,獨自一人往返台灣、尼泊爾,透過獨創事業關注社會議題。 圖/洪士元、陳建銘、黃冠螢、記者李祖翔
林念慈改良再重新設計的布衛生棉。圖/取自臉書圖/洪士元、陳建銘、黃冠螢、記者李祖翔

文/記者李祖翔專題報導

前言:今天元旦,回顧過去社會紛擾、衝突不斷,選舉煙硝與口水,方興未艾,青年面對22K低薪與就業不易,更經歷去年變調學運,需要調整偏差價值觀,新年新希望,盼透過多位理性創見、走出成功路的青年報導,揮別陰霾,為下一代樹立典範。

黃冠螢

反思力 學會自我相處

理想「找到真正的自己,懂得擁抱、大聲說愛。」的黃冠螢,二十五歲已是當代小丑工作室創辦人,創業第二年,造就九十名學會與內在相處的小丑。

黃冠螢出生於桃園,政大廣電系畢業後,獲得KEEP WALKING 夢想資助金而成立工作室,拿著經費出國受訓。

在義大利癌末病房演出時,小女孩用插滿管子的手畫了七彩小丑給她,媽媽解釋:「孩子等了妳一星期。」原來小丑不只帶來一下午的快樂,還給了寄託與希望,所以黃冠螢立誓,有朝一日要給更多小勇士歡樂,返台後,醫院巡迴之旅終於在去年四月九日啟程。

「我希望孩子能忘了自己身在醫院,快樂能量能讓他們開心一個月!」黃冠螢說,當代小丑與傳統小丑不一樣,不用譁眾取寵,而是散布發自內心的愛,給人溫暖,所以當代小丑從不作耍笨的事,「如果覺得我們表現得很智障,那是因為就是很智障!」她帶著小丑們追求那樣真實的自己。

讓黃冠螢積極推動心靈改革的原因,是她觀察自我家庭與社會,認為即使是家人,都不懂得表露真心,「我第一件做的事就是和爸爸擁抱。」她也曾送給一個小女孩真心擁抱,沒多久,女孩就把擁抱傳給了媽媽,然後送她一根畫了愛心的壓舌棒,要她傳給下一個遇到的小孩。愛就是這麼容易渲染。

黃冠螢善於反思、樂於給予,年紀輕輕,每個城市就有她的足跡與故事,在年輕族群中有很大的影響力。

林念慈

創新力 商機再作公益

二○一五年尼泊爾大地震後,棉樂悅事工坊的創辦人林念慈更忙了。林念慈是成立尼泊爾環保衛生棉工廠、幫助在地婦女就業及提升衛生教育,把創新變成商機再作公益的台灣女青年。

「我一年到尼泊爾兩次,也會去日本擺攤。」年紀輕輕的林念慈想法很與眾不同,她曾是引導青年至海外服務的推手,偶然間在南印度發現布衛生棉,對尼泊爾婦女是有幫助的,便計畫成立公益事業,在三十歲獲得夢想資助計畫金,開啟了創業路。

她先在尼泊爾住五個月,到有機農場累積環保概念,再跟著自然韻律過活,鍛鍊強壯身心,雖然每天與扁豆飯、奶茶、沙拉為伍,所幸出國前就在吃素,沒有任何不習慣。

林念慈將布衛生棉作改良,成為好看又好用的商品,用完清洗、日曬便可重複使用,「我必須告訴大家,社會過去有許多被建構出的觀念,是可以討論且推翻的,拋棄式的商品未必最好、最乾淨。」她把成品帶回台灣推廣,沒有行銷卻獲得廣大女性喜愛──尤其是二十多歲的女生。每個月工廠可以生產近一千片手工衛生棉。

她也期待弱勢婦女的議題被社會看見,去年底她受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專訪,讓女孩月事不再是不能說的祕密。

三十二歲的林念慈,在事業與人生上有著全然的自由,包括自由的心、做想做的事,但她對自我負責的心也從未減少。父親過世後,她將父親的診所改成複合式空間,一面工作一面提倡環保,盡情與家人相處。

康定睿

資源結合力 互補互助

腦性麻痺患者對一個家庭而言是沉重的負荷,但七十四年次的康定睿不只考取台灣大學,畢業後還在伊甸基金會從事公關,從研究調查到街頭遊行,都有他的身影,充分展現生命的韌性,也因為他具備了結合資源的能力,所以能為更多身障者發聲。

由於腦麻張力的問題,爬山、攀岩、快跑都注定與康定睿無緣,包括自行車都是空想;小時候的他討厭體育課,除了無法參與的無奈,同學還會笑他跛腳,飽受屈辱,但他化不甘為力量,找到自己能做的事—閱讀。長時間的閱讀和幸運讓他考進台灣第一學府。

蓄鬍、濃眉,思緒縝密、善於觀察是康定睿給人的印象,雖然他有中度肢體障礙,卻秉持著「不麻煩人」的態度交朋友、玩社團、助人,他深信,沒有人生來應該被照顧。

搭捷運,康定睿會倔強的站著,對博愛座敬謝不敏,堅持位子要讓給有需要的人,在保有自尊的同時,也挖掘自己更多的可能性,例如在身障者權益促進社團中,他練習與不同障別者相處,發現只要是擅長的事務做起來就不難,「像輪椅族能帶團康,視障者能主持節目,騎三輪車的人最適合搬貨!」他悟到了互補互助的概念,明白如何聚集資源然後達成任務。

畢業後輾轉來到伊甸,為弱勢朋友爭取曝光的機會,下班後則是環保組織的一員,致力改善惡劣的環境。儘管很多事非一朝一夕可變,他還是願意付出所有時間、心力,期待一點一滴的成果。他說,很多事現在不關注,往後將一發不可收拾,與其未來耗費巨大成本挽回,不如現在盡全力地做,聚沙成塔就會是一股力量。

陳建銘

國際力 闖蕩公益領域

「現在人們耳熟能詳的國際志願服務,十三年前連政府都不看好!」三十七歲的陳建銘與學長創業成功,打響國際工作營名號,大放異采的原因在於創建之初就結合青輔會、教育部和外交部的數據,針對青年就業、創業市場、旅行和公共議題深入研究,所以一開始就立於不敗之地。

陳建銘畢業於南華大學歐洲研究所,與學長訂下十年公益領域闖蕩之約,至今受政府、民間團體與國內外青年肯定,不只工作穩定,還為「教年輕人掌握世界脈動」的信念而努力,樂當時代青年的領頭羊。

二○○二年推出國際工作營的平台後,他們以幫助年輕人跨向世界的第一步為目標,得到很多機會與舞台,辦活動也不缺人手,每個計畫都有上百個國家、三百個機構參與協力。

他們讓青年在各地學習,歸國後幫助台灣向上提升,所以開發中國家的衛生教育,羅馬、希臘古蹟的維修,水井挖掘和生態保育,西班牙的文化之旅等計畫都任君挑選。

讓各國青年來台、認識台灣也是他們的任務,陳建銘說,青年能與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一起記錄不老騎士環島歷程,可在風景宜人的宜蘭、澎湖協助導覽,或參與老街、老屋外觀修復,及與家扶兒少互動,因為佳評如潮,每年開出的十個名額不用宣傳就搶購一空。

二○○八年一位法國NGO的領袖,私下來台視察,回國後給台灣的評價是「零缺點,義工和時間積效的管理都在TOP水準。」每年二月底,他們會到歐洲開會,跟五十個國際青年組織搶生意,過去爭取到的服務名額甚至是比利時的兩倍。

洪士元

覺察力 著眼寬廣世界

師範學院畢業後,不以「流浪教師」為憂,而透過偏鄉代課、深度旅遊探索人文文化的洪士元,就具備相當的覺察力。

許多人認為代課教師不好,洪士元卻說,只是薪水少了三至四個月,每一到三年要重考或簽約才能留任,其他待遇都一樣。而偏鄉缺乏師資,所以到外島服務不僅通過門檻低,還能加給,最棒的事是,將外界刺激,帶給願意認真學習的孩子,是很有成就感的事。

洪士元很常花時間修改國文課本,他討厭歌功頌德的文章,而會將偉人的真實歷史與故事、國際評價補上去,有人看到他的課本,忍不住問:「你教的是資優生嗎?」他都老實地說:「我教特教生。」

有特教專長的洪士元最常碰觸的孩子來自資源班,即使被歸類為學習障礙,在他眼中個個是天才,他用各種行動證明孩子不該被放棄,一般老師教不來的小惡魔都臣服於他。

「教育應該要多走多看,老師才會發現文化和體制的差異,才能包容不一樣的聲音。」因為有敏銳的覺察力,洪士元著眼於更寬廣的世界。

覺察力為洪士元帶來不一樣的路,如喜歡料理,所以走到哪煮到哪,愛上台灣食材,又能認識當地的風土民情,喜歡繪畫,還拿到綠繪本優選,如果存款夠了再拿去投資創業,讓生命擦出更多火花。

三十五歲的人生有多精采?洪士元在澎湖教書、逛傳統市場,與蘭嶼漁民一起種芋頭,在馬祖研究海洋生物,並在戰地煮菜,為人生裝填各式各樣的養分,令人羨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