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發科技公司董事長 蔡明介 半導體仍是未來核心

整理報導/杜晴惠 圖/資料照片 |2015.12.27
4112觀看次
字級
蔡明介(左)日前在立錡董事長邰中和(右)陪同下,宣布收購100%立錡股權。 圖/資料照片
聯發科技公司董事長 蔡明介 圖/資料照片
在TED30周年活動上,蔡明介(左二)與全球創新大師暨TED創辦人理察.沃爾曼(右二)、遠傳電信網路暨電子商務事業群執行副總洪小玲(右)進行跨界對談。
台大校園徵才博覽會提供超過2萬職缺,蔡明介(左六)受邀出席開幕典禮,左五為台大校長楊泮池。 圖/資料照片
蔡明介(左四)參加台大電機系70周年系慶,同時出席的有群創董事長段行建(左二)、廣達電腦董事長林百里(左三)、華碩董事長施崇棠(右四)、和碩總經理程建中(右二)。 圖/資料照片

整理報導/杜晴惠 圖/資料照片

蔡明介認為,如果從功能機到智能機是手機發展的一個爆點,那麼智能手機未來的爆點應該是智能手機融入物聯網,為智能手機提供人工智慧的半導體晶圓仍是其中的關鍵技術。

日前於知名江南古鎮烏鎮舉行的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順利閉幕,受邀出席論壇的聯發科技董事長蔡明介,仍是新聞焦點。

對陸媒來說,蔡明介自二○○四年帶領聯發科技進軍大陸,等於打破半導體技術被西方巨頭壟斷的局面,為中國的手機與IC產業做出巨大貢獻,「他加速大陸手機產業蓬勃發展,也帶動了大陸手機產業布局全球新興市場,讓更多人可以用得上手機。」中國最大搜尋引擎百度如此介紹蔡明介。

二○一○年,當中國大陸手機用戶超過八億時,原本IC技術領先全球的聯發科技在同一年積極布局、深耕中國大陸市場。憑著完善的產品布局、持續創新和專注客戶服務的理念,聯發科技不僅更加投入且支持中國自有標準、加強研發、深耕產業,而且積極參與公益,以及兩岸學術交流產學研合作。

化敵為友中資入股?

但對台灣的媒體來說,最大爆點仍是「中資入股」議題。由於蔡明介率領公司高層,主動拜會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的投資基金,積極尋求合作機會,引起關注。再者,中國半導體業者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公開向聯發科釋出「愛意」後,「中資入股」議題就常被媒體放大檢視。

尤其是聯發科發出「該想法與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倡導兩岸半導體產業開放暨合作一貫的立場相同」的聲明後,部分人士更將其解讀為「聯發科與中國業者眉來眼去」。

事實上,針對「中資入股」一事,媒體報導,蔡明介始終沒有把話說死,留下各種可能的想像、合作空間。目前該公司公開的說法就是「在法規開放前不會有任何動作」。

據了解,聯發科技的高層或資深員工,向來是中國手機晶片業者覬覦的對象,過去「挖角」問題常讓聯發科技疲於應付,頻頻為此興訟,其中最常踩線的就是紫光集團旗下的公司,因此也讓外界好奇兩大集團是否即將化敵為友。

IC仍是未來關鍵技術

過去在IC尚未普及的年代,無線通訊設備像是舊型的「大哥大」十分笨重,如今智慧型手機不僅愈來愈輕薄,也具有更多功能——除了打電話之外,還可以觀賞影片、聽音樂、打電玩、上網,甚至具有GPS功能,全拜IC科技將這些複雜功能縮小化、且價格便宜所賜。

蔡明介早在二○○一年前就預見通訊晶片將是聯發科技下一個成長契機。這個市場強敵環伺,但量夠大,每年新機需求超過十億支,還有不斷崛起的新興國家龐大市場作為支撐。

當時,包括德州儀器等歐美大廠擁有全球五成以上的市場占有率,並與諾基亞等一線手機品牌關係深厚。蔡明介決定採取迂迴戰術,靠低成本、高品質、多媒體等要素,拉攏大陸手機客戶。此外還透過系統單晶片(SOC),將複雜的手機系統整合起來,讓中小型手機客戶快速推出多功能產品,搶攻市場。

果然隨著手機愈來愈普及,蔡明介與聯發科技也愈來愈受到矚目。日前他出席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時,眾人最想了解的,還是他腦中的未來藍圖。蔡明介說,智能手機與功能機的最大的差別是功能更為強大的晶圓,包括多媒體功能、照相功能,防水功能,還有許多軟硬體支持的能力等。

他認為,從純粹科技的角度來說,半導體技術的發展,可以為智能終端提供強大的計算能力,也就是人們所說的人工智慧。如果從功能機到智能機是手機發展的一個爆點,那麼智能手機未來的爆點應該是智能手機融入物聯網,為智能手機提供人工智慧的半導體晶圓仍是其中的關鍵技術。「未來智能手機的生命周期繼續生長,而且還會是很重要的工具,未來會讓物聯網無所不在。」

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首次舉行的「兩岸專場」,除了蔡明介之外,台灣企業巨頭還有鴻海董事長郭台銘與大陸小米董事長雷軍、京東電商創始人劉強東,蔡明介說,人工智慧是未來五到十年的重點,聯發科技不會缺席,會持續研發關鍵零組件。

經營管理心得

愈專注單純 就愈有力量

根據兩岸媒體報導,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其實個性低調,熱心教育,過去能讓他親自出席的場合,除了用戶端的活動之外,只有與學校、產學相關議題的活動,像是宣布與台大、清大、交大合作在校設立實驗室,他才會親自出席。

他不喜愛鎂光燈環繞著他,例行的聯發科技法說會一律由專業經理人上陣,多數的時候他會以快閃方式應對,只有宣布合併晨星消息前的股東會後,他才罕見與媒體多聊一會。

為了增進兩岸學術交流,鼓勵兩岸IC產業界的優秀學子進行專業知識學習、研究及交流,聯發科技於二○○九年啟動「兩岸交換學生獎學金計畫」,此外,公司還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電子科技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等進行交流與研發合作,並在二○一○年舉辦「首屆校園軟體大賽」,鼓勵創新和產學研的深度合作。

混亂了就要去拉回來

「專注、單純」是蔡明介經營管理聯發科技的祕訣。他常說,經營公司不僅要看加法,還要看減法。簡單地說,做研發好比是每天說Yes、Yes、Yes,選擇愈來愈多,研發領域也愈擴愈大。但做生意,則是每天說No、No、No,要把選擇愈變愈少,策略愈來愈簡單、專注。

他認為,任何一個組織都是愈來愈大、愈來愈複雜,如果不去管理,就會更亂,以大學和企業作比較,學校比較自由,混亂程度一定高,公司則是一定要管理,因為混亂程度過高,會整個垮掉。因此,公司內各部門要有一致的目標與良好的溝通,混亂了,就要去拉回來,「這就是管理的真理,也是一種soft power。」他說。

為客戶創造最大價值

而所謂的企業價值,無非「商業模式」和「核心能力」,生產出來的商品對於顧客會產生什麼價值,就像創業時最重要的核心就是如何對客戶有利。他說:「每每在研發新產品給客戶,或進行新事業的企畫時,我一定會問,這個產品、事業對客戶的價值是什麼?久而久之,我總以口頭禪『將有利於吾國乎?』來提醒同仁,以客戶的觀點出發,為客戶創造最大的價值。」

他認為,真正要把事情做好,最重要的還是「人」。任何企業最重要的兩大功能「行銷」和「創新」就需要由人來做。「這些事不是在公司低谷的時候才做,而是任何時候都應該要做,而且要從高級管理層拓展到第一線的員工,培養他們的觀念、能力,變成公司需要的競爭力,成為持續創造客戶的力量。」

或許就是在蔡明介這樣的管理系統之下,培訓出來的聯發科技員工才經常成為中國大陸半導體企業挖角的對象。


小檔案

蔡明介,1950年4月6日生,聯發科技公司董事長。

畢業於台大電機系,曾赴美國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學攻讀電機碩士,畢業後加入工研院電子所,負責開發IC產品。1983年,蔡明介離開工研院,進入聯華電子,擔任研發主管。

1995年,聯電改變經營策略,全力從事半導體代工,原有IC設計團隊由蔡明介領軍,成立「聯發科技」的前身多媒體小組,初始成員只有20多人,直到1997年聯發科技從聯電獨立出來。

2001年聯發科技股票上市,2004年,蔡明介率領聯發科進入中國大陸市場,加速大陸手機產業蓬勃發展。2011年,聯發科技獲英國《金融時報》評選為「最具勇氣企業獎」、 2012年獲全球半導體聯盟(Global Semiconductor Alliance,GSA)頒發「亞太卓越半導體公司」殊榮。

由於蔡明介對IC產業的卓越貢獻,2012年,《哈佛商業評論》將他列入「全球百大CEO」,同年獲工研院授證為「第一屆工研院院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