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耶誕樹布置,我是一個袖手旁觀者,眼前是姐姐帶著弟弟一起登上爬下,斟酌著擺飾的溫馨場景,孩子們已經不需要我的指揮,可以自己駕輕就熟地完成。圖/花生娘
文與圖/花生娘
今年的耶誕樹布置,我是一個袖手旁觀者,眼前是姐姐帶著弟弟一起登上爬下,斟酌著擺飾的溫馨場景,孩子們已經不需要我的指揮,可以自己駕輕就熟地完成。
這讓我回想起女兒還是小學生,小兒也才兩、三歲的光景,他跟在我們後面,亮著新奇之眼,很想幫忙的模樣,我一向偏愛玻璃掛飾,所以總要叮嚀:「這些用紙包住的,都是『易碎』的,要小心拿,別打破了。」小兒聽著,忙著從旁翻出一個吊飾,拿過來要我鑑定:「媽媽,這個幾歲?」認真的表情,惹得我哈哈大笑,逗著他說:「和你一樣三歲啦!」之後才解釋說,是指很容易碎掉、破掉,不是一歲、兩歲的意思。
其實,每年無論有沒有折損掉一、兩個飾品,都是要添購幾個,加點新意,所以這些生命脆危的玻璃吊飾,如果能倖存,也算是有歲數,只是對它們的先來後到,我早已數算不出來了。
如果從女兒兩歲那年算起,這棵耶誕樹也已經十五歲,每年到了年底,孩子們就興沖沖地催促著要搬出來布置,看來是每年每年的儀式,積累了深厚的愉悅連結,樹上掛著的一個個閃亮裝飾,都見證過小小孩殷切的願望、萬分的驚奇和拿到禮物的成真美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