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戶知識存摺 力行終身學習

吳昌崙(台南市/成大電機博士) |2015.12.22
952觀看次
字級

我到各大學演講,最常被提問:「人生如果重來,是否會選填相同校系?」、「就讀後發現科系與興趣不符,是否建議重考?」、「因理工課程太艱深,轉系到文法商,是否會影響就業?」、「如果市場不景氣,是否建議延畢或進修研究所?」,可見聯考轉型多年後,學子的焦慮未曾稍減,大部分的人歸咎於取經西方的教改無法契合國情,甚至提出恢復聯考的建議。

其實,「一次到位」的學歷思維才是台灣教育改革的癥結,試問那一位學子在求學過程,就能完全明瞭自身的專長?坦白說,中學以下常誤以為考試成績較佳的科目即興趣,大學以上則因教授所指定的專題或論文題目而被認定為職能,在毫無社會視野的情況下,要談適才適性發展無異緣木求魚,如何期盼懵懂的抉擇能不負終生?

學習過程擔任輔導角色的家長和老師,只能提供自身狹小經驗,兩者都缺乏多元職能體驗和高度進化新知,豈能為學子指引方向?就如同要求研究所畢業即投入教職,去實現縮短產學落差與激勵創業方針,永遠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夢想。更遑論各類教育評鑑,絕大部分評鑑委員皆延攬資深學者,能不落窠臼已屬萬幸。

「一次到位」的學歷思維無異於賭博,永遠是抱憾多、稱心少,一般人離開學校後,即耽於工作、家庭、甚至玩樂,可說畢業就等於進入智能墳墓。

與其苦惱於教改後遺症,又費神整併學校、控管退場等吃力不討好的作為,不如大開大闔鬆綁僵固的教育法規,讓好學者在職場歷練,同時可透過各種管道導入階段式學習,實現「做中學,學中做」,彈性調整自我專長和職業性向認知。

我擔任過南部科學園區同業公會產學研發與技術發展委員會召集人,倡導以「學習護照」為主的多元職能訓練方針;同理,如能配套實施彈性學分、學位制度,推行「知識存摺」,透過嚴格資格考試做為學歷認定,以「零存整付」的模式讓社會逐漸轉型成終身學習的有機體,教育將是觀光以外的另一項無煙囪產業。

吳昌崙(台南市/成大電機博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