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瑞娟台北報導】在醫療發達的當下,很多準父母得知胎兒有先天性心臟病,都會考慮引產,但是醫師指出,目前多數先天性心臟病都可治癒或改善,關鍵在於產前正確診斷,以及產後立即治療,呼籲準父母不要輕易放棄腹中胎兒。
二十五歲的陳媽媽在懷孕約三十周時,接受胎兒高層次超音波檢查,發現胎兒可能有先天性心臟異常,再經過詳細的胎兒心臟超音波掃描,腹中胎兒的心臟疑似有主動脈跨位、心室中膈缺損、右心室擴張及肺動脈閉鎖等異常。醫師建議陳媽媽轉診高危險妊娠門診,經過詳細診察,證實為法洛氏四合症合併肺動脈閉鎖。經過兩個月高危險妊娠門診追蹤,足月時產下重三千八百克的男嬰,嬰兒出生後隨即轉入新生兒加護病房,在出生四周後接受心臟矯正手術,並於術後一個月康復出院,目前健康情況良好,定期回診中。
台北榮總兒童醫學部新生兒加護病房主任陸振翮指出,在現代醫學科技的幫助下,先天性心臟病多數都是可治癒或改善,且治療後的孩童皆能夠健康的成長,這其中最重要的關鍵是產前正確的診斷及產後立即接受專業團隊的治療。
陸振翮建議,準媽媽若是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三高患者,或是家中有三高家族史,產前應選擇高階超音波,另外,有生過心臟異常小孩的媽媽,第二胎再生心臟異常小孩的機率比別人高出百分之五到七,因此也應進行高階超音波檢查。
他說得知小孩可能先天性心臟病應轉診至設有高危險妊娠門診的醫療院所,接受專業的諮詢評估與照護,準媽媽不要過度憂心,以免更加影響小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