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二十歲的患者筱婷在去年七月參與新藥的臨床試驗之前,她每天晚上花十個小時注射排鐵劑,她從出生四個月到今年,都是夜夜掛著針頭注射排針劑入眠,爸媽還要輪流半夜起床,檢查是否漏針,幾乎所有活動,都與她絕緣。今年二月底,衛生署正式核准發口服排鐵劑新藥的藥證,筱婷只要每天口服一次即可,一個月的藥費近新台幣四萬五千元,藥廠正向中央健保局納入健保給付。
海洋性貧血症病友協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盧孟佑指出,台灣約一百五十萬人帶有這種致病基因,父母都帶因時,生下的孩子有四分之一帶因並發病成為重度患者,即使有產前篩檢,仍有三百位像筱婷般的重度患者,約每兩周到醫院輸血一次,導致鐵質沈積內臟而造成併發症,患者需每天使用排鐵劑。
台大醫院小兒部教授林凱信指出,長期注射排鐵劑不便與冗長治療,讓許多患者心生恐懼害怕,甚至拒絕治療,現在有口服新藥,讓治療人性化,紓解身心重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