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院昨三讀通過修正學校衛生法,中小學營養午餐和福利社禁用基改生鮮食材及其初級加工品,最快下學期實施。圖為高雄鼓山區內惟國小學生盛裝蔬菜。圖/程宜華
【本報綜合報導】基改食品全面退出中小學校園。立法院昨三讀通過「學校衛生法」修正草案,各級學校全面禁止使用含基因改造的生鮮食材及其初級加工品,包括基改黃豆、玉米等生鮮食材及基改加工品如豆腐、豆漿及豆皮等都禁用。教育部表示,最快下學期開始實施,未來一餐成本至少多五元。
國教署估算,全台營養午餐平均一餐三十九元,因豆類製品是重要植物蛋白質來源,改用非基改食材,午餐成本恐增,未來平均每人每月增約一百元、一年多九百元。有些離島地區因沒有非基改食材,加上運費,一餐恐要多十元。
部分縣市 自行吸收
有的縣市表示,營養午餐才剛漲價,會自行吸收。教育部表示,是否會補助各縣市增加的午餐經費,還要再與行政院及縣市協商。
教育部表示,政府補助二十六萬二千多名弱勢生營養午餐費用;因應基改食品退出校園,政府每年支出經費將增加二點三億元。
學校衛生法沒罰則,但要求學校與供應廠商簽契約,若廠商違規提供基改食材就要罰錢。學校若沒與廠商簽約、要賠償,主管機關可處罰學校,考核校長成績。教育部綜規司司長陳雪玉說,會請衛福部列出基改範圍,國教署也會訂契約範本讓學校參考。
大學、幼兒園不強制
陳雪玉指出,中小學營養午餐和福利社都不能用基因改造的生鮮食材及其初級加工品,但大學基於自主且可能沒有團膳,鼓勵但不強制。
陳雪玉說,幼兒園同樣不受此法規範,會建議也不要使用基改食品。目前禁用的基改食品依衛福部公告,只有黃豆和玉米,不包括鮭魚。
對於非基改午餐增加的費用,全國校長協會理事長薛春光昨表示,除了補助弱勢生,其他學生應由家長自付,以免排擠其他教育預算。全家盟理事長吳福濱則希望政府編預算吸收增加的費用,但營養午餐不應全部免費,目前仍有五縣市推動免費營養午餐,「侵蝕教育預算」。
陳雪玉說,衛福部也要求年底開始,餐廳使用基改食材要標示,學校營養午餐也要登錄平台。此外,以往每校三年以上才會被抽查一次營養午餐,學校衛生法通過後,每年至少抽查一次。
衛福部食藥署食品組科長林婉媜表示,五月起陸續公告基因食品標示規範,包括散裝食品及餐飲業者,只要是基改食品,就要標示為「基因改造」、「含基因改造」;非基因改造食品則要標示「非基因改造」、「不是基因改造」。基改標示規定也從嚴,食品含基改成分百分之三以上就得標示,和過去的百分之五不同,本月三十一日全面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