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真善美傳播獎得主】 范逸華、劉伯奇 深刻為難民發聲

李祖翔 |2015.12.14
2858觀看次
字級
「新聞人應該著重本質,不是只是網路擷取。」三立電視台記者范逸華、攝影劉伯奇獲傳播獎拓展國際視野報導類獎項。范逸華最想感謝的是苦難者,「謝謝你們願意放下悲痛,坦誠受訪。」全版圖/記者莊美昭、記者楊祖宏

文/記者李祖翔

■「新聞人應該著重本質,不是只是網路擷取。」三立電視台記者范逸華、攝影劉伯奇獲傳播獎拓展國際視野報導類獎項。范逸華最想感謝的是苦難者,「謝謝你們願意放下悲痛,坦誠受訪。」

身為第一家為伊斯蘭戰爭作報導的商業台媒體,要兼顧尊重意願及有別一般媒體的深入採訪。她說,僅僅前置作業就耗時二周,「我先以義工身分過去,了解難民的成長背景,建立關係、挑選並取得受訪同意才進去拍攝。」

敘利亞難民面臨土耳其的陌生場域,他們的處境是掙扎抑或重生?范逸華一開始切入的角度是土耳其官員對難民的態度,「那是多麼無禮、殘暴、不人道的。」難民為了生存,還必須打黑工,種種國際新聞的悲劇在現場感受更深刻。

他們在與恐怖分子只有一牆之隔的小鎮採訪。由於任何人都可能是間諜,連翻譯都不敢靠近,攝影機一抬起就有人干涉,有時甚至直接將帶子抽出。台灣記者觀察得比西方大型媒體要多,內心五味雜陳。

「媒體的國際視野狹窄,實地深入報導更能感受使命感。」相較政治口水戰與社會新聞,范逸華希望工作更有意義。文/記者李祖翔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