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慧故事 為求大法西行 為施一笠得福

 |2015.12.13
3303觀看次
字級
福慧故事 為求大法西行 為施一笠得福 圖/黎煥誠
福慧故事 為求大法西行 為施一笠得福 圖/黎煥誠
福慧故事 為求大法西行 為施一笠得福 圖/黎煥誠

玄奘大師智勇雙全求大法

「我為求大法而發心西遊取經,

寧向西天一步死,

不回東土一步生。」

摘自:《佛教叢書─第四冊》〈弟子─中國篇─玄奘大師〉

一日夜晚,玄奘一行人各自休憩,入夜後,玄奘看見石盤陀提刀向他走了過來,未到十步許又退回去,似乎想殺他,滿腹疑團之下,玄奘即起身誦經念觀音菩薩直到天明。

次日一早,石盤陀主動向玄奘說:「師父,未來前途險惡難測,沙河阻隔、鬼魔風暴,一經遇著,只有死路一條;又缺乏水草,如果執意前行,也只有死路一條,不如及早回頭吧!」玄奘毫不猶豫地說:「我為求大法而發心西遊取經,寧向西天一步死,不回東土一步生。」而石盤陀終究不願繼續隨行,玄奘只好同意讓他回去,自己單人獨馬前往迢遙數萬里外的天竺。

玄奘出玉門後,連闖五座烽火台,一路蒙佛護祐,逢凶化吉,順利過關。行至莫賀延沙磧──全長八百里的沙漠地,既無樹木水草,也無飛鳥走獸,四顧茫茫,玄奘只好循著一堆堆白骨及馬糞,逐漸前行,並以日月星辰辨認方向。

一次,不慎將水囊傾覆,接連四天五夜竟無滴水沾唇,口腹乾燋,幾乎渴死,無力再繼續前進,於是人馬俱臥倒沙中。此時,玄奘仍默念觀音聖號,不曾捨離。復啟告菩薩說:「玄奘此行既不求財利,又不為博取名譽,但為無上正法而來。仰祈菩薩慈念眾生,以救苦為務。」如是默念不已,到了第五夜半,忽覺涼風觸身,通體舒暢有如沐浴寒水般,於是精神大振,眼睛從矇矓中乍得明亮,老馬也起身而鳴。身體既得蘇息,便稍睡一會。

睡夢中,見一護法大神,身長數丈,執戟說道:「既已立志求法,何不精進趕路,臥倒沙中何為?」玄奘聞聲驚醒,再度打起精神西行。前行約二十多里後,到了一處綠洲,打點好人馬的水糧,玄奘再走兩天,終於渡過了沙漠。

離開沙漠,抵達高昌國,國王麴文泰被玄奘求法的壯志所感動,擬禮為國師而強力相留,不放西去。玄奘遂以絕食表明西行的決心,國王不得已,改求與玄奘結為兄弟,又請留在高昌講經一月餘,待玄奘臨行之際,高昌王為其備書信二十四封,以利通行,又附兵馬二十餘騎,沿途照顧護持。

玄奘自高昌西行,為見突厥可汗而繞道西亞,歷睹貨羅國、縛芻國而至活國。此中路程雖極為艱險,但由於前有高昌王護送,後有可汗通告,終於順利走過數十個國家,順利抵達印度。

神奇的斗笠

「三寶門中福好修,

一文施捨萬文收,

不信但看梁武帝,

曾施一笠管山河。」

摘自:《一池落花兩樣情》布施類 星雲大師著

梁武帝四、五十年的皇帝,其中為人津津樂道的是,他曾經三次捨身到同泰寺出家,寧捨江山美人,甘心親做佛奴,與晨鐘暮鼓相伴。有關梁武帝享受人生的福祿,有這麼一段傳說。

梁武帝過去曾經是個打柴的樵夫,有一天砍完柴,在下山的路途,碰巧遇到下雨,他看到路邊有尊石塑的菩薩像,他不忍心菩薩淋雨,就解開自己頭上的斗笠,給菩薩戴上。由於他一點善心,後來民間就流傳一首偈語:「三寶門中福好修,一文施捨萬文收,不信但看梁武帝,曾施一笠管山河。」

施一笠,得到統管山河人王的福報,很多人一定感到不可思議,甚至心中產生疑惑,是真的嗎?梁武帝當時並沒有要求回報,一份純淨的善心,當然能感應此殊勝福報。反觀一般人,拜神明、求菩薩,要功名權位,要財食壽祿,像剛種進土裡的種子,心急的時常去翻動察看,怎能開花結果呢?

一頂斗笠,替菩薩遮風蔽雨,我們一句愛語布施,可以為身邊有緣的人,趕走心中的淒風苦雨。以結緣布施為心田,最大的感應,不是佛菩薩放光加持,而是開發我們內在的光明;最好的福報,不在於我們獲利多寡,而是沐浴無貪無求,香風吹拂的日日好日。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