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向交流 只為更好 兩岸求學路 學子吐心聲

文/劉育琛 |2015.12.12
1237觀看次
字級
面臨著少子化、人口老化壓力,陸生可為學校增加生源,紓緩倒閉危機。圖/實踐大學提供
陸生來台求學看病難。圖/實踐大學提供
陸生來台求學看病難。圖/實踐大學提供
陸生來台求學看病難。圖/實踐大學提供
陸生上操作課時,發現台灣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很強。圖/實踐大學提供

近幾年在台陸生的新聞和書籍出版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反觀台生到大陸的故事卻記錄得非常有限。

第一批到大陸求學的台生至今已超過二十五年,但這超過四分之一世紀的台生故事,不管是在大陸還是台灣,都沒有真正的被記載下來。直到我來台灣求學,才發現台生和陸生都是一群有故事的群體。

查閱資料,真正回顧台生過去這二十多年的歷史,比起陸生來台政策,可以說是走得非常艱辛,如同半部兩岸關係史。

一九九○年代至今,赴大陸求學的台灣學生,原因非常多元,像是為了提早適應大陸生活,為未來到大陸就業作準備;或是父母是台商,所以必須到大陸求學;抑或是對大陸存有美好想像;甚至是為了愛情而來。

但從政策上回顧,直到二○一一年台灣才正式承認大陸學歷(截至二○一四年,教育部僅承認一百二十九所大陸學士以上學位學校),並逐步放寬,才使得台生受教權受到保障。

然而,一般民眾對於到大陸求學,仍會打上一個大問號,也使得當初抱持滿腔熱血的台生,不知不覺與社會產生了一種莫名的界線和鴻溝。一位台灣學生劉鎵豪就直言,在大陸與朋友交流時,會有所保留,最後只能跟同樣在大陸求學的小夥伴交流,夢想就如被鐵幕般的高牆圍起來。

大陸方面則是近十年內將台生的學費從境外生收費到比照本地生收費,還提供一定的港澳台獎學金等措施。二○○八年以後,兩岸對於台生的待遇,逐漸有了改善和進步。

增加生源 紓緩危機

反觀陸生在台灣的狀態,卻不容樂觀。台灣是全球出生率最低的地區之一,面臨著少子化、人口老化壓力,而解決學校招生不足、難以為繼的困境,更是迫在眉睫的任務。陸生雖非「萬靈丹」,但可為學校增加生源,紓緩倒閉危機,目前卻因諸多限制,生源不盡人意。

筆者認為主要原因有三:一是限制太多,陸生不能在校打工、不得領研究經費、不能參加健保等條款,種種限制讓陸生卻步。在台灣,居留六個月以上的外籍人士,都強制納入健保,但陸生屬於《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管轄範圍。條例指出,陸生不管在台灣求學時間多長,只能算「停留」,不算「居留」,因此,無法加入健保。

以文化大學陸生餘姓同學為例,打籃球弄到手脫臼,沒有健保,光是醫藥費就花上萬元。他的一位同學感冒了,吃完家鄉帶來的成藥,不敢上醫院,一忍再忍,忍成肺炎,只能中斷課業先回大陸治療。

二是就業困難。二○一一年首批來台灣深造的陸生今年畢業,雖與在大陸的大學畢業生同樣面臨「就業寒冬」,但又比同齡求職者多了一些尷尬和無奈。「兩岸經驗」本應是陸生在職場上獨具的優勢,但因陸生不被允許留台工作,只能打道回府,大陸方面對台灣的大學也存有誤解,使得這些「兩岸教育 交流破冰者」淪為「職場人球」,處處碰壁。

一般香港僑生畢業後,可留在台灣實習或等待就業機會,但陸生領到畢業證書後,等待他們的卻是一紙「一個月內離台」的通知。首批陸生的就業情況不理想,影響的就是大陸學子來台學習的意願。

第三個原因是定位矛盾。優秀陸生轉向歐美學習,而歐美大學對待陸生的態度沒有那麼多限制,以加拿大為例,二○○九年宣布包括中國大陸留學生在內,就讀當地大學畢業後,會給予三年工作簽證,至於美國常春藤大學或英國學校,對待外籍生和大陸學生一視同仁。

台生陸生穿梭兩岸

近年來台灣雖努力吸引陸生就學,例如簡化申請入學檔驗證專案等,但如定位不清,法令限制重重,陸生即使學成也只能被「遣返」,無法留下來貢獻所學,再加上歐美大學頻頻招手,若台灣真想招收到優秀的人才,現行陸生招生政策,勢將面臨極大挑戰。

二十多年了,數以萬計的台生、陸生穿梭於兩岸,在這個兩岸學生雙向交流的時代,希望未來可以走得更好更順暢,讓台生和陸生都可以勇敢說出期望,並且實現自己的夢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