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總統選情一波三折,好不容易熬過「換柱風暴」與不分區立委名單不理想的批評:如今又因副總統參選人王如玄購買軍宅爭議,陷入另一波泥沼中;讓原本就不看好的選情,雪上加霜。然所謂的「軍宅風暴」,真的是大奸巨惡、違法犯紀而要被大力撻伐的弊端?
房產與土地都是稀有性商品,在價格連年飆漲之下,都會區房價早已高到不合理的地步,打房也成為政府主要民生施政項目;平抑房價與地價成效,便成為民眾對執政黨的主要評價指標。在這種情形下,政治人物擁有超過合理認知以外的房地產,就必然成為被討論、爆料、批評的對象。王如玄的軍宅爭議,也就因此而被外界嚴格檢驗。
這個「料」,當然是被民進黨視如珍寶般,率先發難。自第一天開始,幾乎一日一爆,源源不絕,顯然是有計畫的成為總統選戰主要攻擊目標。從圖利買賣、走內線到獲利三億等,每一爆都獲得大幅媒體版面。王如玄從一開始的個別回應,到最後正式舉行記者會,捐出二十年來的獲利所得(儘管她打贏選戰,當選副總統的機會微乎其微),仍未必能替選情止血。
要判斷買賣軍宅是否違法,其實很簡單。王如玄的例子中,她二十年前是律師身份,並非公職,她以平民身分進行買賣,是置產理財的個人權益,有何違法之處?最多只能羡慕她人脈廣,消息靈通,有購買軍宅的機會。而這些交易行為,經過監察院調查,也做出並無違失違法之處,炒作者的爆料,只能說是欲加之罪。
退一步說,在操守上,王如玄有問題嗎?她擔任公職後,即未再進行軍宅買賣;如果不是成為國民黨的副總統參選人,誰會翻出這些陳年舊帳?再從獲利的觀點說,二十年獲利一千三百八十萬,有的交易更只有幾十萬而已,這如果稱得上「炒房」,可能會被真正的房市大鱷笑掉大牙。真的要炒房,一筆的暴利就是一千三百八十萬的好幾倍,這才符合「炒房」的定義。
若認為她是副總統參選人,必須被嚴格檢驗,這個觀點無可批駁。但試問,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的身家遠勝於王如玄,她是否在同樣的標準下被檢驗?她當年在「宇昌案」的角色與是否恪守利益迴避原則,至今說不清楚,民進黨及其支持者的天秤傾斜也未免太明顯了。
再從選戰策略上說,打擊王如玄是很明顯的「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之舉。主將朱立倫至今沒有被對手抓到把柄,無從下手,王如玄的軍宅問題很容易的成為替死鬼,承擔了選戰中必然的炮火攻擊。如此一來,朱立倫難免受傷,蔡英文也就更能躺著選了。
總統選戰是各類選戰中規模最大、最激烈,影響最深遠的戰役。今年的選情冷得出奇,國民黨選情不佳,絕大部分要怪自己執政未獲人民肯定,加上禍起蕭牆的內鬥。但選情相對篤定的民進黨有沒有必要以王如玄為對象,進行排山倒海的獵巫式打擊,就是黨格與人格的照妖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