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對台灣來說已是家常便飯,香港還在不斷爭議之中。二○一七年特首普選政改方案被否定,香港人一人一票選特首的機會往後推。但剛剛結束的香港區議會選舉,還是讓香港人體驗一人一票的真諦。
區議會選舉範圍小,區議員影響的只是本區民眾,但也是一人一票選出來的,民主的內涵表露無遺。何況今年區議員全部民主選舉,取消委任。是一次有意義的區議會民主選舉。
值得關注的是,盡管政改議題被否定,政府不願意鼓吹區議會的民主選舉氣氛,整個選舉過程缺少宣傳,缺少動員,到了最後選舉關頭才看到宣傳海報。
這次香港區議會議員選舉,是有史以來最高投票率,百分之四十七點○一,相較二○一一年區議會選舉投票率增長百分之五點五二,也打破二○○三年百分之四十四的紀錄。
這是一次新人出頭的選舉。根據選舉事務處的資料,有二十六點一萬新登記的「首投族」,較去年增加百分之五。香港選民用熱忱投票打破香港政府的民主「低調」。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是,區議會主要是為當地民眾服務,議員並沒有多大的政策決策權,選舉民眾挑選的標準應該是看資格,有沒有服務經驗,能不能勝任服務。
出乎意料的是,這次選舉出現不少新面孔。去年占中運動中挺身出來的「傘兵」(占領中環時打著黃色雨傘),獲得八席。不少親政府的建制派和泛民主派老人,紛紛落馬。
另一個需要關注的現象是,去年在香港占領中環運動中立場「淚進」的本土派團體,推出的候選人無一當選。這個對比反映出,香港選民選擇新人,但不主張激進,你可以訴求新,但不認同激進的方式。
分析香港剛結束的區議會選舉,總體上還是親政府的建制派與泛民主派之間的較量。雖然建制派的席位比上屆下跌,總體仍控制近七成議席。
選民不再忍受長期霸著香港政壇的老面孔,同時,政府希望以低調壓抑票選率的招數也顯老套。
與台灣比較,香港民主選舉還年輕,但一開步就顯的成熟和穩健。
紀碩鳴(人間福報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