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衝擊圖書館 設發呆亭轉型

 |2015.12.02
1899觀看次
字級
樹德科大禮聘圖書館規畫師操刀,把圖書館改造成像精品書屋。 圖/王昭月

【本報高雄訊】大學生為什麼不愛泡圖書館?有人說到圖書館看人讀書「很無聊」,有人覺得圖書館不比家裡自在。自覺得常光臨圖書館的學生,每周進館次數約僅一次!包括台大、清華、中山、正修、樹德等大學校院,近年相繼投入圖書館改造。

念產品設計系的學生黎冠廷說,他們科系重實務操作,時間多半會在工坊,而不是圖書館。電機系學生黃裕翔也表示,現在網路資源方便,上網查資料即可,且藏書沒有很新,不如到誠品等書局,還有最新的圖書資訊。

受數位科技衝擊,各大學圖書館借書率、進館率普遍下降,泡圖書館的場景不再。樹德科大圖書館典閱組長許馨云說,圖書館在紙本年代只供借還書、找期刊或溫書,講話得小小聲,睡覺不能打鼾。但數位化時代後使用行為改變,到圖書館借、還書透過網路認證即可,且不少大學圖書館,館舍已趨老舊,「光借還書,已吸引不到讀者上門」。

為找回失落的圖書館「粉絲」,正修科大花六年時間著手改造,朝生活館轉型,讓圖書館不只是圖書,除能讀書,還可休閒、聚會、學習討論。施文玲處長說,圖書館內增設兼具展示作品功能的遊戲學習室、影片多媒體區,團體討論區等空間,學生能在館內直接做作業、欣賞電影。另每年更編上百萬經費進購好書,導入「無人圖書館」概念管理,改造後約兩成使用者回流。

樹德科大也聘知名圖書館規畫師操刀,把圖書館變身成為精品書屋,設計別開生面的「發呆亭」,讓師生閱讀之餘也能放空心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