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提供/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 文字整理/陳雲和
蓬勃發展的「社區大學」,讓一般人在工作或課外之餘,能夠拓展不同領域的興趣和專長,並獲得終身學習的機會。但對心智障礙的青年而言,往往不曉得有這項資源以及參與的管道,課程也無法為他們特別量身設計。
民國九十七年起,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與台北市信義社區大學合作,陸續開辦專屬智青的「健樂營」課程,有籃球隊、MV熱舞、陶藝、繪畫、搖滾樂團等等,透過這些課程,智青培養出了多元的興趣來,並看見自己的潛能。進入社區大學的殿堂,也意味著心智障礙者能夠享有平等受教權。
隨著社區融合漸入佳境,智青們對一般課程也躍躍欲試,有些人在基金會與社大的鼓勵和陪伴下報名,和社會人士一起上課。在社區大學裡,老師和同學們都非常有耐心及貼心地護航他們,成功開啟他們終身教育的大門。
周末生活不煩惱
健樂營對家長而言,不僅能夠讓孩子獨立培養屬於自己的休閒生活,更給了爸媽喘息的空間,不用隨時守著孩子。
二十七歲唐氏症的小宇,在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的崇愛發展中心擔任工友,每到假日就一定拉著爸媽出去玩,然而,媽媽希望小宇能夠安排自己的假日生活。在參加健樂營後,媽媽看見小宇非常享受自己的假日時光,還可以自己坐公車(從中和到一○一大樓附近耶!)用自己的零用錢買早餐、吃午餐。剛開始獨自離家,對小宇來說像場冒險,但經過一段時間,小宇變得更加獨立,出門時總會跟家人說:「你們不要來,我自己去就可以了。」
看見孩子在周末從事有意義的休閒活動,讓家長既開心又放心。二十八歲重度智能障礙的小偉,是恆愛發展中心烹飪班的學員,天生好動的他根本靜不下來,假日常搭公車、捷運、火車……四處遛達,媽媽擔心小偉的安全,想跟著他一起逛大街,可惜沒有像他一樣的體力與時間。
健樂營開課了,小偉報名了籃球社。周六一早,小偉就自己起床、準備、出門,四年多來始終如一,看見小偉能夠持之以恆,媽媽感到很放心,假日也能好好休息了。
「打的好不好並不重要,讓孩子可以有一個安全休閒的去處,讓彼此有空間,這才是重點。」小偉媽媽的一席話,似乎道出了許多智青父母多年的心聲。
信義社大副校長的話
九十七年初,林純真教授的一通電話,牽起信義社區大學與第一社福基金會夥伴的合作關係。在與第一夥伴們的共同努力下,終於以專班方式開始智青們最早的三門課程——MV熱舞、基礎籃球和生活樂陶陶(捏陶)。轉眼四個年頭過去,許多學員與社大成了朋友,透過學習,這些身心障礙的大孩子找到了自信,也增加與社區的融合互動,我們的課程也因此更加豐富多元,部分學員也選修一般民眾的其他課程。未來的路還很長,深信學習與愛,會讓我們的生命更加豐盛美好。
信義社大老師的感言
「機會是重要的開始,支持是必要的養分,讓智青生命的花朵璀燦奔放。」
因緣際會在信義社大開始我的第一次「繪本fun輕鬆」教學。學員中有四位來自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附屬的三興團體家庭的大女孩,她們熱心開朗又認真學習的精神,往往讓其他學員因沒時間創作並隨意找藉口搪塞而感到汗顏。我很慶幸有這個機緣認識她們,一同分享創作的樂趣,並從她們身上學到謙卑和接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