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宛兒
鄰居林伯伯從公家機關主管職退休多年,之前三個兒子都未婚,讓他很掛心。所幸,後來大兒子有了對象,又考上公務員,總算可以論及婚嫁了,可是因為女方排斥遠嫁,又要與公婆同住,因此躊躇不前。那時,林伯伯很有誠意地表示兩老願意幫忙協助帶孫,女方才勉強同意完成婚事。
媳婦進門後,傳統的林伯伯看不慣媳婦的生活習慣,比方,假日很晚起床、晚上八、九點仍帶小孩出門、動不動就大聲斥責小孩……加上自己身體不適,老是便祕、頭暈、貧血,檢查出是「骨髓再生不良性貧血」,每隔兩周便要上醫院輸血一次。
身體欠佳還要和老伴輪流帶孫子,還因經常頻尿,而減少出門,鮮少有社交生活。於是,在家看什麼都不順眼,尤其是媳婦,仗著上班,就不太幫忙做家事,因此,林伯伯時常板著一張臉,家庭氣氛總是凝重。退休前那個開朗風趣、愛護下屬的林伯伯不見了,漸漸變成鬱鬱寡歡、暴躁易怒的老頭子。
之後,聽說他因管教孫子和媳婦起了口角,說了重話,導致媳婦懷恨在心,家庭失和。林伯伯心情更加鬱悶,病情隨之每況愈下,不久便惡化成白血病,病入膏肓,抑鬱而終。
這個發生在我身邊的真實故事,讓我深深覺得:老本、子孫、老伴、老友都不一定是安享晚年的保證,唯有健康的身體才是一切的根基。把自己的身體顧好,省下的醫藥費拿去做想做的事,比方旅行,或到圖書館享受不花錢的閱讀,靈感來了,還可寫作投稿,分享心情兼賺取稿費。
和兒孫維持有點黏,又不會太黏的關係,偶爾一起吃頓飯,不用干涉他們的生活,兒孫自有兒孫福。辛苦一輩子了,老年要對自己好一點,不需要特別留財產給子孫。這是我想要的簡單晚年生活,那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