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舉辦「適性輔導列車」記者會,台東縣賓茂國中的原舞團會中表演排灣族舞蹈。
圖/徐兆玄
【記者康翊筠台北報導】排灣族少年方亞心因父親早逝,媽媽又忙於工作,一度成為中輟生。他國三轉學到台東縣賓茂國中住宿型中途班學技藝,多元化的技藝課程讓他對料理產生興趣,獲得學習成就。如今他就讀台東專科學校進修部,白天跟著舅舅當鐵工,晚上學廚藝,夢想將來當總舖師。
教育部昨天發表「適性輔導列車」微電影,以一位台東縣的中輟生方亞心為主角,分享他如何從學習意願低落的中輟生,藉由住宿學習和技藝課程,找回人生新方向。
方亞心國小成績還不錯,曾參加英文朗讀比賽。父親過世,媽媽二度婚姻不順利,背債要到外地賺錢,他和當鐵工的舅舅一起住。他原本就讀一所私校,因沒興趣,經常蹺課。媽媽將他轉到離家比較遠的賓茂國中,就讀住宿型的中途班「成功班」。
方亞心表示,以前沒有自信,以為會一路中輟下去,媽媽將他轉學的決定起初很反彈,在輔導老師鼓勵下,嘗試木工、鐵雕、動力機械、餐旅家政等技藝課程,發現對烹飪特別有興趣,從此找到人生方向,立志像媽媽一樣當廚師。
輔導主任古曉涵說,找回人生目標的亞心,今年考上國立台東專校附設高職家政科進修部,專攻中餐廚藝。方亞心說,現在白天跟著舅舅當鐵工,頂著大太陽到處搭鐵厝,晚上到校上課,雖然辛苦,但人生充滿希望,一步步朝夢想邁進。
「成功班」 上學不再痛苦
教育部國教署組長楊國隆指出,教育部補助各地學校開設專門收容中輟生的中途班,一年多達上億元。透過社工、導師及住宿生輔導員的多方輔導,搭配技藝課程引發興趣。
賓茂國中「成功班」還提供學生住宿。賓茂國中校長洪文政說,以該校「成功班」為例,最多可收容十二人,除了導師,還搭配社工及住宿生輔導員,一年經費就要三百萬元。已有二十幾名學生畢業,逾九成回到一般班,順利考上國立台東高商、台東專校、及私立公東高工、屏東慈惠護專等校,翻轉人生。
賓茂國中輔導主任古曉涵表示,為吸引這些孩子的學習興趣,「學科盡量簡單一點」,搭配多元技藝課程,甚至引進校外木工坊的藝師,讓上學不再是件痛苦的事,也可培養一技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