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毛麗貞屏東報導】屏東基督教醫院兒科醫師黃振南,於新婚期間偕妻子黃雅梅遠赴瘧疾、愛滋盛行的馬拉威行醫兩年多,並參與國際醫療,讓這對年輕夫妻學到知足與樂觀。
三十六歲的黃振南在就讀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時,即有參與國際醫療的想法。到屏基擔任住院醫師接受小兒科專科醫師訓練,在取得小兒氣喘過敏的次專科後兩周,做了人生中的重要抉擇—到馬拉威行醫。
黃振南形容自己在馬拉威看診的日子,就如同在翻閱一本活生生的教科書,裡面重複出現以前只有在書上才找得到的照片。在藥品、檢驗儀器及醫護人員嚴重缺乏的情況下,每一天都是挑戰。
剛與黃振南結婚半年的黃雅梅,沒想到這麼快就要到非洲,足足花了半年時間預備心情與行囊。三十一歲的她,在馬拉威某次因緣際會下,接下美國慈善機構的工作,到各孤兒院關懷、提供物資援助,並到教會宣導愛滋防治,工作比黃振南還忙碌。
馬拉威北部一百二十萬人口,黃振南是唯一的兒科專科醫師。經過醫療援助,讓瘧疾、肺炎、腸胃炎、營養不良等死亡率,從每月的百分之十二降為百分之三至七;他不斷從經驗中學習,如何在有限資源中醫治好最多病患。
黃振南說,身為醫師,在醫療缺乏的馬拉威,獲得「救很多人」的成就感,但也嘗到因檢驗設備不足,造成無法正確判斷病因,讓生命溜逝的遺憾。
在馬拉威兩年多的生活,黃振南夫婦學到「知足、樂觀」,體會人的基本需求可以很簡單。台幣五百元在馬拉威是一家八口一個月的生活費,現在夫妻倆吃一餐五百元的簡餐都覺得不捨;物質生活需求變得簡單,追求的是心靈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