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變身文創 劉國政:修養表現在嗩吶上

 |2015.11.14
1468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報導】近年來文創產業震天價響,曾有公部門人員因松山文創園區的爭議忍不住批評:「台北充滿了假文創」,質疑許多人根本不知文創產業定義。中華民國表演藝術聯盟理事長于國華對媒體表示,文創真假取決於個人不同的標準與觀察,重點應放在現代人重視消費,忽略商品背後的文創意義,他說:「站在不同的文化認知上,去談文化創意產業,怎樣都是偏頗。」更有名嘴跳出來說,文創園區看似幫助文創產業,圖利的卻是企業本身,擔心文創被商業利益埋沒。

不管何者為真文創,產業背後最重要的還是文化底蘊,甚至是從事文創業者的「心」是否擺放在正確位置。為擁有一百二十多年歷史的樂器「嗩吶」成功研發新一代奈米材質嗩吶桿的劉國政就說,「文如其人、字如其人,這話一點不假。在我的眼中,嗩吶也是有生命的,製作者的工藝水準、製作時的心態是浮躁還是沉靜,乃至製作者的個人修養,都能在這個小小的嗩吶上體現出來。」

這位自謙文化程度比較低,要不斷地從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典籍中汲取營養,提高素養的第四代傳人,不僅研發製作工藝,降低樂器成本,還讓嗩吶這個傳統樂器從慢手工跨入流水線式生產。

河北省滄州市南皮縣「劉氏嗩吶」製作工藝是當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第四代傳人劉國政繼承傳統工藝的同時不斷創新,於二○一○年創辦南皮凱盛樂器製造有限公司,並研發出了結合數控設備生產合金材質嗩吶碗的新技術,目前,「劉氏嗩吶」年生產嗩吶能力達六十萬個,除了內銷,還遠銷南韓、越南、馬來西亞等地。

研發技術讓同行佩服

今年四十六歲的劉國政,曾祖父劉長友是個嗩吶愛好者,後師從明德大師,習得各種樂器的製作技藝。傳至第二代,祖父劉書亭更是著名的嗩吶吹奏和製作大師,曾受聘於中國音樂學院,從事樂器研發、製作和教學。

當年劉書亭的同門師弟、知名嗩吶演奏家王金山赴北戴河為毛澤東做專場演奏,用的就是劉書亭製作的柏木嗩吶。王金山說:「吹奏河北梆子《大登殿》,只有用劉書亭大師兄做的嗩吶才能發揮出那種韻味來。」

劉國政七歲便隨祖父學習嗩吶吹奏及製作,十二歲時就可以獨立製作嗩吶,一九九○年代,劉國政在父親劉向華的協助下,研發出半機械化的工藝設備,一九九九年起,劉國政花了近五年時間,讓劉氏嗩吶製造工藝跨入數控時代,讓嗩吶更精緻,字音更準確,音色更完美。

一個圓形的合金板料放進數控機床,幾個工序之後像是變魔術一般搖身成為嗩吶的最重要部分——喇叭碗,劉國政取得這項技術的國家專利,也讓同行佩服只有高中畢業程度的劉國政居然能妙手生花。

二○一三年,在中國國際樂器展覽會上,一位來自馬來西亞客戶發現樂器的品質大幅提升,當場訂購一千支嗩吶,並主動提出要成為劉氏嗩吶在馬來西亞市場的總代理。劉國政對陸媒記者說,他要為嗩吶注入高尚的靈魂,讓嗩吶成為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民族樂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