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市長候選人潘姝妤(中)。
自治市長投票。
圖/仁愛國小提供
【記者康翊筠新北報導】「做一位有愛心的人。」走進新北市蘆洲區仁愛國小,這幾個字就貼在校門邊,眼前除了繽紛的布置,還有站在布告欄前的小朋友,經過走廊,還能聽見學生禮貌問候「老師好」。
學務主任丁贊仁說,學校結合三好理念,積極推動「三做」—「做一位有愛心的人、做一位有禮貌的人、做一位有夢想的人」,希望孩子每天到校都能落實三好,思考自己要成為怎樣的人。
丁贊仁說,學校配合新北市教育局的十二大品德教育核心價值,訂定每個月為關懷、反省、感恩等不同主題月,舉辦不同慈善活動,如勸募發票、食物銀行、跳蚤市場等;而每年九月更與當地小農一起進行柚子義賣活動,義賣金額全數作為校內貧困學童專用的獎勵學金。
另外,每天中午在校園廣播中,有師生結合三好教育演出小短劇及有獎徵答,學生也都自告奮勇擔任廣播小天使。
輔導主任陳昭宏表示,去年發現一名經常搗蛋的學生,便請學生每天中午到學務處報到,還給他一本「好事存摺」,交代他必須做好事將存摺集滿,沒想到才三個月就累積了五百多件好事,讓學生欲罷不能,老師也開始對他刮目相看。
六年級的潘姝妤擔任學校的自治市長,熱心關懷弱勢學生。潘姝妤說,她的政策有美化廁所、增設飲水機、增加借書數量等,而擔任自治市長最大的收穫就是有機會向全校宣導「做好事」。丁贊仁讚譽潘姝妤在美化廁所這方面,還自掏腰包買盆栽及芳香劑讓大家使用。
「小小的事情累積成大大的福報。」校長包志強指出,品德不是教條而是生活的實踐,這幾年推動品德教育讓他明顯感受到改變,透過捐書、義賣等行動,學生會主動幫忙,並養成「抱願」不抱怨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