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沒教的溝通課》
作者:簡麗賢
出版社:幼獅文化
文/王岫
日前,一位新住民國中生,因聯絡簿事宜和導師在溝通上出了點問題,他在寫悔過書(或說明書)後跳樓自殺,雖沒身亡,但已受了重傷,這不僅引起學校緊張,連新住民媽媽也群起抗議學校。
這是教育界的憾事,但可見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太重要了,如果國中生或老師,遇到衝突,能好好溝通,悲劇或許可避免。
不僅師生之間要有好的溝通,社會上所有人際相處,都需要良好的溝通能力,才能有好的結果。可惜學生從小到大,鮮少在學校修過「溝通學」這門學問。
北一女中教師簡麗賢,最近出版《學校沒教的溝通課》,內容雖以中學生閱讀為主,但中學生溝通的對象,包括老師、父母、家人、學校行政人員及社會人士等,所以,幾乎是所有人都很適合讀這本書,何況市面上談溝通的書不多,簡麗賢老師的書,通俗好讀,大家不妨讀讀這本書,會發現很多時候自己講話和溝通的能力都是不及格的。
簡麗賢因教學長達三十年,又當過學務主任,溝通經驗豐富。他在這本書中,不著墨過多學理,完全以案例為篇章,敘述完每一事件的前因後果後,以「你可以這樣說」或「溝通一點靈」,教導大家更好的溝通方法,讀來一點也不枯燥。
綜合分析內容,前兩章節著重與親朋或他人的人際溝通,值得注意的是:
一、講話前要找對的時機,所謂察言觀色或孔子所說「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都是我們溝通前要先有準備的。此外,溝通前要有同理心,才有好的溝通成效。
二、講話中,別踩到對方的地雷,別觸及傷心事,就如大陸用語「走心」——講話講進別人心坎裡,那就更好。同時,像星雲大師提倡的「存好心,說好話」也能化干戈為玉帛。
三、溝通後,如肝火仍未消,可先脫離現場,讓火氣稍歇,再重啟思慮,並練習說好話或自我解嘲、幽默的方法。但如是自己該拒絕的事,仍應尋求智慧的方法拒絕。
書中的第三章節則是面試、求職、演講或即席演說等場合,與面試官(或教授)及觀眾互動的溝通要領,似乎也是人人用得到的小技巧。
總之,這是一本雅俗共賞的溝通學實務書,任何讀者都可在書中看到自己曾經的體驗,並從中學習到一些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