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正雄
前幾天上菜市場,看見經常光顧的水果攤進了一批外表粗糙、形狀扭曲、有些坑洞,完全沒有上蠟的蘋果;猜想,應該是台灣有機小農的傑作吧,詢問攤商水果的來歷,果不其然。
試吃一口,酸酸甜甜、又香又脆,味道層次豐富又清爽,這絕對不是使用化肥、農藥能種出來的水果,當下買了幾斤,準備慢慢享用。
許多人買蔬果,很重視外表的完美與碩大,其實,真正在大自然中生長的有機無毒蔬果,很難呈現出完美無瑕的樣子。狂風暴雨昆蟲動物的侵襲,它們無法逃跑,只能將根扎得更深,分泌出更濃郁的味道,或讓組織更加堅韌。
這樣的蔬果或許外相不佳,但裡面充滿了能量,味道濃烈,因此,每當我把自種的有機蔬果送給親朋品嘗,他們總會發出滿足的讚嘆:紅蘿蔔的味道真濃,好久沒吃到有芭樂味道的芭樂……連向來排斥芭蕉的朋友,也被我那香Q的芭蕉給征服。
可能受食安風暴的影響,這些年愈來愈多人願意接受長相不佳的蔬果。像我菜園裡,偶爾因盛產被家人拿去市場販賣的蔬果,雖然奇形怪狀、味道酸澀,但慧眼識有機的人還真不少,常常供不應求!這說明顧客的觀念已經改變,開始重視起食物的內涵,願意將外表放在第二順位。
醜,其實是蔬果通過大自然考驗的最佳認證,比任何貼紙、標章都更有力。所以,農夫和商人也應跟著時代進步與改變,擴大經營有機,把長相不佳的蔬果從冷宮撿回來,加以包裝,便宜銷售。其實,歐美已經有很多商家如此推廣,也受到大眾的歡迎。
這是一個龐大的商機,可以減少浪費,嘉惠一些經濟情況不佳、注重環保養生的顧客,可是一舉數得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