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宗懋(文史工作者)
今年兩岸共同紀念中國抗戰勝利及台灣光復七十周年,雙方重點有一定差異。由於抗戰時期中華民國就是中國,中華民國朝野的紀念活動順理成章,沒有懸念!然而,今天的大陸是由共產黨於一九四九年透過武裝革命建立,紀念抗戰時碰到了中華民國的歷史時,便顯得幾分曖昧。究竟大陸會如何面對這個問題呢?
大陸政府的合法性來自兩者,一是過去以武裝革命推翻大陸的國民黨政權,二是當前以經濟發展改善大陸民眾的生活。大陸的影視和平面的宣傳品也是著重這兩項,要嘛宣傳當時共產黨的英勇,對照了國民黨的腐敗,以鞏固革命的正當性。要嘛講述今天經濟發展的榮景、人民生活改善。
在這個宣傳系統上,無論是國民黨或中華民國,必然是負面形象。邏輯很簡單,如果中華民國是正面光明,那中共又有甚麼好革命呢?如果中華民國充滿希望,那中共豈不成了國民黨所指稱的「共匪」嗎?
因此,中共不能肯定中華民國的原因很簡單,因為會從根本上顛覆大陸政府的正當性。
一九四三年底,中美英開羅會議決定了台灣、澎湖、東三省以及日本所竊取的一切中國土地,必須歸還中國。一九四五年,波茨坦會議決定日本投降必須遵照開羅會議的決定,同年聯合國成立,中美英蘇法等五個主要戰勝國,成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中國成了戰後世界新秩序的締造者之一。這段歷史發生的同時,是一系列的國際宣言、條約、協議等,其延伸的國際法效用一直到今天。
換言之,今天中國大陸政府積極擴展國際政治影響力,必須提出相關的國際法依據,以證明其主權地位,如此,便不可避免的要表現和宣揚中華民國在二戰末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舉例說,如果大陸政府積極主張對釣魚台的主權,必然就要宣揚和重申開羅會議的歷史,因為釣魚台作為台灣的附屬島嶼,是在開羅會議中確認回歸中國的,這是釣魚台屬於中國人的國際法依據。
二○一三年大陸中央電視台大篇幅報導開羅會議七十周年,使用了美國國家檔案館的影片,連播了三天,蔣中正的正面形象就在央視連播了三天,蔣先生成了復興中華民族的英雄了,在大陸的宣傳上無疑是微妙的轉變。
簡單說,中華民國的歷史地位,絕不可能長期的被扭曲,曾經有過的貢獻必然會留下歷史痕跡,並廣為人所認識。儘管大陸政府兩難之下,有一些曖昧的態度,但中華民國的歷史地位只會日益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