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靖(文史工作者)
客問:美國神盾型軍艦拉森號不顧中方警告,進入南海中方所建人工島礁十二海里水域。何以習近平訪美、訪英之後,中美關係未見好轉反趨緊張,中國大陸崛起對美國若是威脅,周邊其他國家豈不更緊張?
南海隨時可能風雲變色,看來並非杞人憂天。
美國以動態巡弋的態勢,試探中國大陸在南海的定點部署。此時距九月下旬中美高峰會僅僅一個月。習近平在峰會記者會上才說,尊重各國依據國際法所享有的航行和飛越自由,中國大陸在南沙群島的有關建設活動,不針對、不影響任何國家,也無意搞軍事化。
美國的回應是不信任,且付諸行動:然而美國何以只派一艘軍艦,若只是一艘軍艦,何以不派一艘非武裝的船隻抵近自由航行?習近平不是才說不搞軍事化,美方卻選擇以軍艦應對。
對美國的舉措,北京反應激烈。事後美國海軍軍令部長理查森和中國海軍司令吳勝利,在視訊會議直接對話。據了解,吳勝利描述當時中國海軍軍艦曾多次運用《海上意外相遇規則》警告美方,但不獲理會,並據此痛批美國軍艦威脅中國主權和安全,行為危險又挑釁。
理查森表示,美國艦艇在南海海域的和平通過,是其全球「航行自由」行動的一部分,是遵循國際法和國際慣例的,不針對任何一個國家,更不針對中國大陸。
美方在南海的立場是一貫的、明確的,不選邊站隊。中美海軍高層溝通很有必要,希望未來能夠繼續推動兩國海軍關係,進一步發展。事後美軍發言人表示,會談有建設性。若真如美軍發言人的表述,此一事件應該告一段落。
然而中方媒體如《中國評論新聞》指稱,如果美國在南海地區強化自己的軍事存在,那麼,中國可以名正言順地在中國南海地區,加快軍事基礎設施建設,到那個時候,美國軍艦在中國管轄的海域開展所謂巡邏活動,就不可能是自由通行,中國一定會千方百計地採取措施,讓美國軍艦在中國的南海地區處處受到限制,且可「甕中捉鱉」。
《紐約時報》在評論文章中,引述澳洲大學戰略研究學教授懷特表示,歐巴馬政府試著以在人工島礁附近自由航行的行動,顯得太過畏怯。那艘驅逐艦航行至距離該新建島嶼十二海里以內,然後安靜而迅速地離開,美國官員還被限制描述任何細節。他說,這項行動給人留下的印象,並非美國有力地直面一個意志堅定的大國,而是恰恰相反,這會讓中國大陸前行無阻。懷特的評論,間接表示美國應強而有力的表態,且期待有下一步。
希臘和斯巴達兩強之爭史稱修昔底斯陷阱,中美有可能陷入修昔底斯的咒咀之中嗎?可以看出歐巴馬派出拉森號抵進南海島礁,既為表態也在試探,更不可忽略美軍聲稱還會再來。
台灣夾處在南沙的太平島也鋪設了跑道,美方直接間接放話要台灣放棄九段線的主權宣示,半年前馬英九總統提出南海和平倡議,有可能受到尊重嗎?進退之間,台灣正懸在陷阱邊緣,不由自主。如果說魔鬼藏身在細節裡,放眼今日漫天烽火,除了滿足各方激情宣洩外,除了軍火商還有誰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