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傳真 異議藝術家艾未未 再生異議

蔡明燁(英國/歐洲台灣研究協會祕書長) |2015.10.27
1159觀看次
字級

中國大陸前衛藝術家艾未未將到澳洲開藝術展,館方向丹麥玩具公司訂購高積木,卻被有「政治動機」為由回絕,引發全球網友關注。

艾未未應英國皇家藝術學院之邀,在倫敦舉辦個人藝展,這是他在國際藝壇最受矚目的公開活動之一。

艾未未是活躍的異議分子,標榜「行為即藝術,即自由表達」,他的藝術創作和他的思想、生活、對人權的追求、及對不公義的抗爭,幾乎難以分割。

二○一○年,艾未未在泰德美術館參展,推出由一億顆種子構成的《葵花籽》作品時,倫敦街上還甚少人知道艾是何方神聖?今天他重回倫敦辦展,每天都有人認出他來。

要介紹艾未未的英國藝展,應從兩方面談,一是政治面,一是藝術面,這也是歐洲各界對此個展,產生高度興趣的兩大關鍵。

就政治面看,艾未未二○一一年四月突然在北京首都機場被帶走,曾引爆世界藝壇、文壇、政壇和民眾對中國大陸當局的抗議浪潮。

在此期間,艾未未的國際聲譽扶搖直上,英國《藝術評論》雜誌,將他列為二○一一年全球最有影響力的藝術家榜首,美國《時代》雜誌將他評為二○一一年第三大風雲人物。

在政治層面之外,多數歐洲民眾,其實並不很清楚艾未未的藝術成就,因此皇家藝術學院籌辦艾未未個展,希望把艾的創作完整呈現,由藝術家本人挑選過去十年來最重要的代表作,親自在倫敦督導作品的完工與展場布置。

艾未未自承是「具有中國特質的全球藝術家」,創作靈感來自現代主義,他作品的第一個性格是抗爭性,使他成為執政當局的在背芒刺。

尤其二○○八年四川大地震,無數偷工減料建造的學校坍塌,造成了數千學童死亡,政府極力壓低有關慘劇報導,艾未未卻透過兩件作品喚起了國際注意,一件題名《So Sorry》,由九千個學童書包組成漢字「她在這個世界上開心地生活過七年」。另一作品《Straight》,由倒塌廢墟中所抽出的上百條鋼筋組合而來,從此艾未未與北京當局的關係更形緊張。

艾未未作品的第二個特色是巨大性,每一件裝置藝術都需要一支四十至一百人不等的工作團隊協助完成,但他的作品卻非集體創作,全部由他構思,獨自決定從材料、背景、顏色到結構等每一個環節與細節。

正因工程浩大,「所費不貲」也可說是艾未未作品的第三個特色,例如前所述及的《葵花籽》,一億顆種子粒粒都需人工上色,動用了一千六百名工匠,歷時兩年半才大功告成。

經過四年掙扎,艾未未能在英國舉辦藝展,堪稱國際社會人權鬥士的短暫勝利,不過在藝展開幕當天,艾未未透過網路聊天室和來自世界各地的支持者交流。

有位在南京某高中教書的老師卻告訴艾未未,他們學校裡的學生從未聽過艾未未的名字。

看來艾未未的藝術與自由之戰,顯然來日方長。

蔡明燁(英國/歐洲台灣研究協會祕書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