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逸儒(中國文化大學中山與大陸研究所教授)
近日以來,中國大陸與美國在南海問題上,頻頻爭執,美國有意派遣機艦強行進入中國大陸畫設的南海經濟專屬區域,表明不接受中國大陸對該地區的主權主張,中國大陸雖表明願意透過對話和平解決爭端,但北京對美國的相關舉動和雙重標準極為不滿,認為美國片面指責大陸,只會給外界送出錯誤的訊息,於事無補。
美國有美國的立場,大陸有大陸的堅持,由月前的習歐會談內容可以得到佐證。
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在訪問英國之前,曾接受路透訪問,他說南海諸島是祖先留下的,大陸在南海的行動,是維護領土和主權完整的正當行動,絕非擴張主義。對中國大陸來說,東海、南海及台灣問題涉及核心國家利益,中國大陸絕無讓步之理。
多年來,台灣雖然受到國際社會諸多不公平對待,但我國政府一直深自期許,要在區域安全及兩岸關係上扮演一個力所能及、負責任的利害相關者,和平締造及維護者的角色。
早在五月二十六日,馬英九總統提出南海和平倡議,這是繼二○一二年,提出東海和平倡議後的另一項重大政策主張,所反映的正是這樣的思維和作法,值得重視。
我國倡議的重點,在堅持維護中華民國固有疆域,主權歸我的前提下,所有與南海爭議有關的相關國家,應先行擱置主權爭議,自我克制,同意以和平的方式解決爭端,建立行為準則,尊重聯合國憲章及海洋法公約,共同開發資源,並在非傳統安全領域,如海上救難、打擊海盜、人道援助等方面合作。台灣的主張立場堅定,態度穩健,方法務實而且可行。
既然南海爭議日漸升高,相關國家在南海水域競相從事工程擴建,中、美齟齬已由外交批判化為行動磨擦,繼美國派遣機艦通過南海水域,展現其堅持自由航行的立場後,雙方國防首長又在新加坡香格里拉會議上,就南海問題展開激辯。雖然我們並不預見,涉案各方會在短期內引發衝突,但在情勢緩解之前,不無繼續以可控制,螺旋狀方式向上發展的可能。
各界已知美國正透過各種管道與方法向台灣施壓,希望台灣放棄南海十一段線(又稱U型線)的主張。早在一九四七年國共內戰正熾的時候,中華民國南京政府曾派艦隊遠赴南海水域,立碑設界,宣示主權,並召告世界,當時並無異聲。
一九四九年中共取得大陸政權後,延續國民政府立場,但日後將十一段線改為九段線。美國如今鼓動台灣改變立場,希望一舉解構北京主張的法理基礎,自然會引起一些疑慮。
比如說,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日前曾經表示,台灣絕不放棄太平島,但這並不等於,未來民進黨不會調整在南海其他水域的主張和立場,民進黨應該進一步澄清立場。
展望未來,雖然國際政治有其現實面,但我們仍然期望,台灣當前所提出的南海和平倡議,能夠獲得採納,接受台灣以有尊嚴的方式,合理參與南海和平對話機制,協助建構各方都能接受的行為準則,打破當前惡性循環的困難局面,才是多贏、雙贏的最佳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