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錢文忠
在很多讀書人中獨占魁首,是件多麼令人嚮往的事情啊,唯有讓自己的聲名卓著,才能做到。
梁顥是公元九六三年生人,公元一○○四年去世,字太素,山東東平人,出生在官宦之家,他的曾祖、祖父、父親都是當官的。他少年喪父,由叔父撫養成人,從小好學。
他經常能發現書中的疑問,也會針對問題向老師請教。而他的老師覺得梁顥的問題太淺薄,所以經常拒不回答。因此,梁顥便開始自學,發憤讀書幾個月後,有些問題自己就想明白了。但是,有些問題他依然想不明白,他再去向老師請教,這時老師不再看不起他的問題了,因為他的問題比較有深度了,老師便對他格外器重。
梁顥初次考進士沒有考中,就留居在京城。當時的京城是開封,他曾向宋太宗趙光義建議,選才不要單憑詩歌及文釆,要格外注重治國、治民的實際才能,但是沒有被採納。雍熙二年,他考中進士,開始參與政事,屢有諫言,雖也被貶過,但是他的仕途還算不錯。
梁顥曾與一些人一同修訂《宋太祖實錄》,在當時能夠擔當此工作的人,都被認為是有好學問的人,所以他應該是當時聲名卓著的學問家。當遼朝的軍隊南侵時,梁顥還曾向宋真宗提出:「請明賞罰,斬懦將,擢用武勇、謀略之士。」即要賞罰公正,要不惜斬殺怯懦畏戰的將領,重用有勇有謀的賢才。所以他很受宋真宗的賞識,在當時聲望很高。
【原文】顥有吏才,每上朝進奏,辭辯明敏,對答如流,真宗甚為嘉賞。群臣奏章,多教顥參議。(引自《宋史·梁顥傳》)
【譯文】梁顥很有為官的才能,每次上朝上奏疏,言辭敏銳深刻,對答如流。真宗為此表揚他。大臣的奏章,很多都請教梁顥幫助參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