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 搶救稀有文化資產─普安堂的修行儀式

執筆人:林明德 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2015.10.27
1518觀看次
字級

執筆人:林明德 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普安堂與新莊慈祐宮纏訟多年,瀕臨拆廟還地命運。二○一一年,首次向地方政府提報古蹟,經過幾番波折,終被市府公告為歷史建築。沒想到今年十月七日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撤銷登錄歷史建築的處分,群情嘩然。這毋寧是對《文化資產保存法》的挑戰,也讓保存再現危機。這裡想透過新事證《百年古剎普安堂》,嚴肅地呼籲地方、中央政府正視一座稀有的文化資產。

普安堂座落土城芬園崎,日治大正三年(一九一四),由王文彬創建,隸屬齋教先天派,迄今是大台北地區僅有的齋堂,深烙歷史、宗教與文化的印記,李應彬接任第五任管理人後,歷經三十多年,把普安堂營造成宗教、藝術、文化三位一體的文化園區。

李先生(一九一○~一九九五)年輕時即投入寺廟彩繪,二十九歲和前輩潘春源(一八九一~一九七二)「對場」為艋舺龍山寺後進大門彩繪門神。他也投入沙龍美術圈,先後入選台灣府展及省展獲獎,被定位為台灣前輩藝術家。一九六四年,他隻身到偏僻土城媽祖田普安齋堂常駐,以美術表達個人的宗教感動和修行境界。

李先生與齋教先天派的淵源,可追溯到光復初期從中國大陸引進「至聖先天老祖大道紅卍字會」。該會信仰「先天大道」、供奉「至聖先天老祖」、主張「五教合一」,並以「扶乩降鸞」等仙佛的訓示教化社會百姓。一九二二年,濟南成立「世界紅卍字會」,李先生加入,熱中參禪打坐。後來在大稻埕「基礎組佛堂」求道,成為一貫道信徒。

他曾在佛堂和家裡講經說法,包括佛教、道家和儒家經典。為探求「全真」和「金丹」的精髓,經朋友介紹到三峽先天派齋堂元亨堂尋道。他前後十年為普安堂進行四周整體園區的造景建設。整修荒廢的觀音堂,這是一座結合民宅與佛堂的磚造三合院建築。

接著募款修築媽祖坑古道,並請名師廖石成為普安堂登山步道建築外山門。配合山門建立,他在步道旁大石刻雙關語「至上之道」,也在觀音堂西側巨石上,完成兩件摩崖石刻書法:右邊為巨大的草書「佛」字,左邊則為隸書「靜氣養神」,強調「佛道雙修」的教義。

在觀音舊堂後山,他雕塑地藏佛像,在地藏菩薩道場原址建造「地藏寶殿」新佛堂。地藏寶殿完成後,除了增加九華山地主閔公和兒子道明之等身大塑像作為菩薩脇侍外,又在菩薩像背後彩繪山水圖畫,象徵九華聖境,成就了古今中外最完整的圖像學表現。

齋堂禮佛有一套儀式,佛桌擺設都象徵道家修練坐禪的功夫,例如︰老母燈代表人的玄關,是生死的源頭;敬茶淨飯是呈現陰陽調和宇宙開展的狀態;供奉「五果」是代表心、肺、胃、脾、腎的五氣調和;「五齋」則以金針、木耳、海帶、紅棗、香菇,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

李先生很重視先天派第九祖黃德輝的法門─性命雙修。所謂「性命雙修」,先煉「性」,屬佛教功夫;次煉「精氣神」,過程從「下手」到「了手」,最後則「煉神還虛」,稱為「撒手」,屬道家「金丹派」的功夫。煉到性功、命功合一,即是性命雙修。

李先生胼手胝足在土城媽祖田荒郊山野裡的普安堂,構築心目中的理想淨土,有人稱讚是座宗教文化園區。

無庸置疑,普安堂是他留給我們的瑰寶,也是斯土斯民的共同歷史記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