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貴的台灣文化記像】李梅樹透視自然的神祕

文/黃長春 |2015.10.23
7330觀看次
字級
1979年,李梅樹與自己設計雕成的石獅合影。 圖/雄獅美術提供
1979年,李梅樹為雄獅美術發行人李賢文(左)導覽三峽祖師廟工場。圖/雄獅美術提供
李梅樹〈清溪浣衣〉(1981 李梅樹紀念館藏)。圖/雄獅美術提供
三峽祖師廟的龍柱。圖/雄獅美術提供

文/黃長春 圖/雄獅美術提供

「許多人常誤會藝術家(尤其是畫家)是一種狂人。因為他們常面無表情,目不轉睛地凝視對方,甚至長達數分鐘之久。誰曉得這正是藝術活動的緊要關頭!藝術家集中了他所有的精神,透過智慧之窗,正在追尋著宇宙萬物的神祕哩!」李梅樹曾這麼說(注❶)。

的確,在李梅樹所規畫重建的三峽清水祖師廟,與鄉土風景人物的繪畫創作中,我都能感受到他探究宇宙奧祕的專注與成果。

三峽祖師廟的屋頂是木構造,而主體建築則是石構造。因此,石雕是這座廟宇的特色之一。不論是一一八根(完工將有一五六根)的龍柱群、壁面的螭龍圍爐窗、前殿入口石獅的捲曲鬃毛,以及石柱上雕有捲葉形的花樣,都有著渦紋的造型。呈S形的渦紋,有如綿延不絕的藤蔓,亦有如旋轉的風,極具動感,不僅撼動人的視覺,也讓人聽到這整座廟宇的呼吸聲,充滿了生機與能量。

每當我走入廟中,總感到那群柱上的蟠龍,其盤曲迴旋、蓄勢待飛的動勢,隱約射出一道道的祥瑞靈氣,穿越翔舞於廟宇之中,如風亦如電般地,為我注入強勁的精神與活力。

「龍」象徵帝王,是神人之中的傳遞者,在佛教中,更是護法神之一。一般民間認為,龍飛升於天時,便會風起雲湧、雷電交加,使空氣中布滿了渦紋的氣旋。之後,便沛降甘霖,滋潤大地,為人類帶來農作物的豐收。

前殿右側入口的石獅,是李梅樹親自設計雕成的。這座石獅圓睜的怒目,能恫嚇邪靈;尖銳的爪牙,可扯裂疫病。牠的毛髮,有著強烈生命力的渦旋形狀。置身於這座滿溢渦紋的雕刻聖殿中,我想起了杉浦康平,這位研究亞洲圖像第一人所說的一段話:

「雷或雲、水或火,植物嫩芽的渦狀,同時也是想像的靈獸、鳳凰或龍等捲起的渦狀的起源,反映了宇宙生成的根源……亞洲的造形,並非靜止、停滯、完結、一本正經的,而是流動、渦旋、把力量放射出來……」(注❷)

是的,在祖師廟的各種造型及圖像中,我確實體驗到杉浦康平所說的「宇宙強勁的生命力量」。

李梅樹(1902-1983年),台北三峽人,生於日治時代的明治末期。大正年間,一九一八至一九二二年間,就讀於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畢業後於公學校教書。這段期間,愛好繪畫的他,作品曾兩度入選「台灣美術展覽會」(簡稱台展)。由於受到官辦展覽鼓勵,遂萌生赴日求藝的念頭。李梅樹的大哥是三峽當地受人敬重的西醫,為了讓弟弟在藝術事業上能大展鴻圖,慷慨資助他到日本念書。

李梅樹並沒有辜負大哥對他的信任與期待。在東京美術學校念書期間,他認真學習與努力創作,一九三三年作品獲得第七屆台展特選獎。翌年,東京美術學校畢業後返台。之後,連年在台展屢獲佳績。一九三九年與四○年,他的作品更接連入選了帝展,獲得無上殊榮。

也就在他三十至四十多歲這段期間,關心鄰里,深得鄉人仰賴的他,開始擔任多項公職,如三峽街協議會員、鎮民代表會主席,為民服務。

一九四七年,李梅樹擔任三峽祖師廟第三次重建的主持人。他不以彩繪來裝飾廟宇,而是以精緻繁美的石雕、木雕,以及強調宏偉寫實的銅雕藝術,來作為廟宇的主體特色。

因此,三峽祖師廟沒有一般民間廟宇的繽紛多彩,所引起的也絕非人們對於壽財子的渴念祈求。然而觀音石的樸拙淺灰、木雕上金箔的金碧輝煌,以及銅雕的古樸光芒,卻更能引起信徒對於神明,甚至是對於宇宙的崇敬之心。

對於三峽祖師廟的建設,李梅樹不僅耗費心神規畫,在財務上也多所挹注。他在廟旁曾設一間工場,聘請最好的傳統雕刻師傅在這裡面工作,目的在藉此保存台灣傳統民間藝術。他每天也都會到這裡關心匠師的工作情況。

一九七九年,雄獅美術為製作李梅樹專輯,攝下了多幀李梅樹於工場中關心匠師工作的影像。對於工場早已廢止的今日來看,這組照片彌足珍貴。

三峽祖師廟的石堵上,刻著于右任、李梅樹、林玉山、郭雪湖、陳進、歐豪年、蘇峰男等前輩美術家的作品。也唯有聲望崇高的李梅樹,才能廣邀到這群優秀前輩美術家的手稿。他將文人於書房中自娛的書畫藝術,永久刻畫並展示於這座民間廟宇的牆面上。不僅提升三峽祖師廟的藝術價值,也培養一般民眾對於文人書畫的欣賞能力。

而牆上這些花鳥作品中的台灣藍鵲、麻雀、綠繡眼與綠頭鴨等,也都是台灣自然美景中所能見到的鳥類。崇尚自然的李梅樹曾說過:「在阿里山巨木下靜坐,天空藍天白雲,老鷹盤旋,巨木參天。魅力無比的大自然構成秩序,帶我暢遊在夢裡……從歷史的黎明到現在,人類就與一切自然在一起生活,包括身外的存在,和人體的存在,與自我的存在。一直到人體歸化於自然,又胎生於自然,周而復始」(注❸)。

是的,人體的肌肉、骨幹與血管,就有如大自然的山川奇岩般的美麗。「人體的曲線是藝術界公認最美妙的線條,是上帝造宇宙最美的傑作。是藝術家看不厭、學不倦的東西」(注❹)。李梅樹這麼說。而李梅樹紀念館執行長李景文也說:「李梅樹畫的女性具姿態美、曲線美、膚色美、理想美及精神美。」不論是風景畫或是人物畫,李梅樹所要闡述的,都是大自然的美善與和諧。

在三峽李梅樹紀念館中,可以欣賞到李梅樹多幅的重要代表作。〈清溪浣衣〉一畫中,洗衣的婦女們,似乎與清晨的金色曙光、新鮮空氣、以及蜿蜒澄澈的三峽溪融為一體。在此,李梅樹畫出了人與人、人與土地是如此的親密。他以彩筆訴說了永恆不變的真理,那就是人無法獨立存在於自然之外。

注解:

❶李梅樹撰〈自然與造形〉,《藝術學報》第一期,1966年,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

❷杉浦康平著、莊伯和譯《亞洲的圖像世界》,〈萬物照應的世界〉、〈天渦、地渦、人渦〉、〈唐獅子之渦〉、〈火焰太鼓與龍、鳳之力〉,1998年,雄獅美術。

❸、❹同❶。

參考資料
湯皇珍著,《三峽寫實李梅樹》,雄獅美術出版,一九九三年九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