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研究員 西野翠
日本北海道函館市出生,北海道教育大學英語科畢業,千葉大學教育學部言語障害兒教育教員養成課程畢業,大正大學人間學部佛教學科碩士畢業、博士候選人。曾任英語教師、《讀者文摘》編輯,現任大正大學綜合佛教研究所研究員,專長為《維摩經》研究。圖/記者陳瑋全專題報導
文與圖/記者陳瑋全專題報導
日本大正大學綜合佛教研究所研究員西野翠,原本對佛教時十分陌生,因為來自蘇格蘭的同事,與她共學佛教,讓她重入學校研讀《維摩經》,並期許自己一輩子當《維摩經》的學習者。她笑說:「與其說我是一位學者,不如說是一位愛讀書的歐巴桑,五十一歲才開始學習梵文,雖然很辛苦,卻有許多的快樂!」
西野翠出生於北海道函館市,是一個具有多元文化氛圍的都市,市區隨處可見具有西方風格的建築與教堂,函館山上更座落著多間教會。她那時對佛教的印象只有喪葬儀式,似乎佛教就代表死亡,無法吸引她親近。
受同事影響 初接觸佛教
大學就讀北海道教育大學英語系的西野翠,畢業後即擔任教會學校的英文老師。後來她結婚、生子,成為一個全職家庭主婦。待孩子就學後,她才重入職場,先擔任編輯一陣子,又轉入一間美國的金融企業,從事股票與金融交易的工作。
在金融企業,她遇到了生命中的貴人,一位來自蘇格蘭的女士。同事對藏傳佛教有著濃厚的興趣,時常詢問西野翠有關佛教的種種問題。她就開始幫助同事翻譯解讀相關資料,在過程中西野翠漸漸覺得有趣,還與同事討論佛理、參加英文的佛學講座等。
真正讓西野翠一頭栽入佛教研究的契機是「中文」。她從小鍾愛漢文,特別是古典中文(文言文)。她經常在下班後流連於書店中閱讀中文作品。這一讀,令她渴求學習更多有關佛教、中文的知識,於是毅然決然辭去工作,進入大正大學潛心研修佛教。
重新當學生 研究維摩經
二○○一年梵文《維摩經》原典在那裡發表,西野翠跟隨高橋尚夫教授學習梵文,陸續提交與《維摩經》相關的學士、碩士論文,目前博士論文也正在進行中。《維摩經》在日本,因為梵文寫本的出土,開展出許多不同的研究。雖然寫本只有一部,但是幾乎沒有殘缺,過去討論支謙、鳩摩羅什、玄奘翻譯版本的差異皆可由此對勘、進一步研究,從而發展更多方向。
西野翠認為,《維摩經》是在家佛教的代表經典,維摩詰的菩薩思想與不二法門,都是極高度的智慧解脫之道。她表示,一開始是被《維摩經》的不二法門吸引,提出一個與另一個非對照的存在,空出自己、讓自己無,站在對方的立場,理解對方的感受。雖然自己過去深受基督教影響,但是就如同人能擁有雙語一樣,或許能藉此打破宗教間的隔閡。
與佛光結緣 讚人間佛教
對於能夠再次讀書,西野翠感謝身邊眾多的好因好緣。為了研讀《維摩經》,她在網上看到佛光大學佛教學院萬金川院長的文章,鼓起勇氣寫信提問,萬院長不但給她很多寶貴答覆,還邀請她參與佛光大學《維摩經》研究計畫,更連續兩年參與《維摩經》與東亞文化研討會,她感到相當的幸運。
她說,來到台灣,看到人間佛教在台灣盛行,也讓她感受到兩地佛教有極大的不同,特別是佛光山僧眾與佛教徒開朗、積極,入世的形象,讓她印象很深。目前人間佛教在日本仍少有人認識,她覺得應該向台灣好好學習,將佛教正向光明的一面傳播出去。
學林
菩提路
佛教研究員 西野翠
日本北海道函館市出生,北海道教育大學英語科畢業,千葉大學教育學部言語障害兒教育教員養成課程畢業,大正大學人間學部佛教學科碩士畢業、博士候選人。曾任英語教師、《讀者文摘》編輯,現任大正大學綜合佛教研究所研究員,專長為《維摩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