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野翠 願一輩子學習維摩經

陳瑋全 |2015.10.22
2875觀看次
字級
佛教研究員 西野翠 日本北海道函館市出生,北海道教育大學英語科畢業,千葉大學教育學部言語障害兒教育教員養成課程畢業,大正大學人間學部佛教學科碩士畢業、博士候選人。曾任英語教師、《讀者文摘》編輯,現任大正大學綜合佛教研究所研究員,專長為《維摩經》研究。圖/記者陳瑋全專題報導

文與圖/記者陳瑋全專題報導

日本大正大學綜合佛教研究所研究員西野翠,原本對佛教時十分陌生,因為來自蘇格蘭的同事,與她共學佛教,讓她重入學校研讀《維摩經》,並期許自己一輩子當《維摩經》的學習者。她笑說:「與其說我是一位學者,不如說是一位愛讀書的歐巴桑,五十一歲才開始學習梵文,雖然很辛苦,卻有許多的快樂!」

西野翠出生於北海道函館市,是一個具有多元文化氛圍的都市,市區隨處可見具有西方風格的建築與教堂,函館山上更座落著多間教會。她那時對佛教的印象只有喪葬儀式,似乎佛教就代表死亡,無法吸引她親近。

受同事影響 初接觸佛教

大學就讀北海道教育大學英語系的西野翠,畢業後即擔任教會學校的英文老師。後來她結婚、生子,成為一個全職家庭主婦。待孩子就學後,她才重入職場,先擔任編輯一陣子,又轉入一間美國的金融企業,從事股票與金融交易的工作。

在金融企業,她遇到了生命中的貴人,一位來自蘇格蘭的女士。同事對藏傳佛教有著濃厚的興趣,時常詢問西野翠有關佛教的種種問題。她就開始幫助同事翻譯解讀相關資料,在過程中西野翠漸漸覺得有趣,還與同事討論佛理、參加英文的佛學講座等。

真正讓西野翠一頭栽入佛教研究的契機是「中文」。她從小鍾愛漢文,特別是古典中文(文言文)。她經常在下班後流連於書店中閱讀中文作品。這一讀,令她渴求學習更多有關佛教、中文的知識,於是毅然決然辭去工作,進入大正大學潛心研修佛教。

重新當學生 研究維摩經

二○○一年梵文《維摩經》原典在那裡發表,西野翠跟隨高橋尚夫教授學習梵文,陸續提交與《維摩經》相關的學士、碩士論文,目前博士論文也正在進行中。《維摩經》在日本,因為梵文寫本的出土,開展出許多不同的研究。雖然寫本只有一部,但是幾乎沒有殘缺,過去討論支謙、鳩摩羅什、玄奘翻譯版本的差異皆可由此對勘、進一步研究,從而發展更多方向。

西野翠認為,《維摩經》是在家佛教的代表經典,維摩詰的菩薩思想與不二法門,都是極高度的智慧解脫之道。她表示,一開始是被《維摩經》的不二法門吸引,提出一個與另一個非對照的存在,空出自己、讓自己無,站在對方的立場,理解對方的感受。雖然自己過去深受基督教影響,但是就如同人能擁有雙語一樣,或許能藉此打破宗教間的隔閡。

與佛光結緣 讚人間佛教

對於能夠再次讀書,西野翠感謝身邊眾多的好因好緣。為了研讀《維摩經》,她在網上看到佛光大學佛教學院萬金川院長的文章,鼓起勇氣寫信提問,萬院長不但給她很多寶貴答覆,還邀請她參與佛光大學《維摩經》研究計畫,更連續兩年參與《維摩經》與東亞文化研討會,她感到相當的幸運。

她說,來到台灣,看到人間佛教在台灣盛行,也讓她感受到兩地佛教有極大的不同,特別是佛光山僧眾與佛教徒開朗、積極,入世的形象,讓她印象很深。目前人間佛教在日本仍少有人認識,她覺得應該向台灣好好學習,將佛教正向光明的一面傳播出去。

學林

菩提路

佛教研究員 西野翠

日本北海道函館市出生,北海道教育大學英語科畢業,千葉大學教育學部言語障害兒教育教員養成課程畢業,大正大學人間學部佛教學科碩士畢業、博士候選人。曾任英語教師、《讀者文摘》編輯,現任大正大學綜合佛教研究所研究員,專長為《維摩經》研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