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間 阿拉伯語文在台灣 半世紀獨白

文╱鄭慧慈(政大阿語系系主任) |2015.10.20
5191觀看次
字級

海灘上來不及長大的男孩,地中海橡皮艇上、歐洲各國邊境圍籬旁擁擠的敘利亞難民,還有同是使用阿拉伯語的伊斯蘭國的猖獗,這些影像道盡人類進步文明與災難兩者之間極端的矛盾。

我看到受訪的阿拉伯難民極力想用生澀的英語表達內心的渴求,觀眾或許會流下同情的眼淚,卻不能體會他們椎心蝕骨的痛,因為語言的高牆隔離了兩個思想世界。

二十餘年前我返國任教至今,身邊的「學者」們都以「小語種」或「稀有語種」來稱呼阿拉伯語。

台灣的阿拉伯語教學歷史超過半個世紀,至今政大是唯一設有阿拉伯語文系的學校,編制上僅有學士班,數十年如一日,著著實實被遺忘在角落裡。

然而長期以來,當阿拉伯世界的問題如鐘擺似出現時,許多系裡成員也得挺身解決社會上千奇百怪的問題,政大阿文系儼然成為台灣學術界獨特的一景,彷如薄弱的街燈在颱風夜裡顫抖,卻隱約照亮行人的路。

聯合國六大官方語言中,阿拉伯語居第四位,根據最近德國語言學者艾蒙(Ulrich Ammon)長達十五年的研究結果顯示,世界說阿拉伯語的人口有四億六千七百萬人,僅次於漢語、印地—烏爾都語和英語。說阿拉伯語的國家達六十國,占世界第二位,僅次於說英語的一百零一個國家。

阿拉伯語的特殊性在於它是《古蘭經》語言,《古蘭經》明言:「這些是明確的天經經節,我確已降下阿拉伯語的古蘭經,希望你們了解。」塑造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語言神聖價值觀。世界各地的穆斯林無論其母語為何,誦讀《古蘭經》都必須使用阿拉伯語。

阿拉伯人並為了研究宗教,而發展出語言學上著名的「純正理論」,阿拉伯語因此不曾發生語言革命或重大變革,傳統與現代得以銜接,卻也讓阿拉伯語成為世界最難學習的語言之一。

今日伊斯蘭迅速的散布,幅員廣大的二十二個阿拉伯國家,一致執著於古蘭經語的神聖性,語文力量隨著伊斯蘭的傳布日益增長。

歐美國家基於伊斯蘭文化影響當今世界甚鉅,國際問題焦點又反覆出現在阿拉伯世界,因此日趨重視阿拉伯語文的發展,除了許多大學設立阿拉伯語文專業外,也開啟各級學校的阿拉伯語教學。

譬如二○一五年七月英國文化協會推動學校阿拉伯語文教育,本學年開始招收一千名學生學習阿拉伯語。

再看東方的中國大陸,自二十一世紀起,阿拉伯語文學系的設立激增,至今已達五十所大學設有阿文系,其中一些重點大學並設立博士班。

阿拉伯國家與中國大陸的學生交換大幅成長,二○一四年在大陸留學的阿拉伯國家學生總數達一萬四千人,在阿拉伯國家的大陸留學生則有三千五百人。

文化的影響力無遠弗屆,阿拉伯語言是伊斯蘭文化的根,有潛力、有遠見的國家對發展阿拉伯語文無不趨之若鶩。

這個牽繫著世界經濟命脈,卻災難不斷的地區人們,急需世人探索他們的內心世界,以解決國際層出不窮的問題。

試想哪一種成功的交流與互動,不是結合封存記憶裡的思維和話語,所迸發出的浪濤,這些不正是語文的內涵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