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嚴之相 美得難以形容的臉

文╱清水真澄 譯╱楊明綺 圖╱典藏藝術家庭提供 |2015.10.18
2505觀看次
字級
法隆寺金堂的釋迦三尊像。 圖╱典藏藝術家庭提供
杏仁形的眼。 圖╱典藏藝術家庭提供
莊嚴之相 美得難以形容的臉 圖╱典藏藝術家庭提供

文╱清水真澄 譯╱楊明綺 圖╱典藏藝術家庭提供

無論是去寺院參拜佛像,還是去美術館與博物館的展覽空間鑑賞佛像,站在佛像前,首先映入眼簾的一定是「臉」,而且常常看到有人凝視一會兒後,不自覺地喃喃道:「那張臉真是美得難以形容。」這時就很想問,到底什麼是「美得難以形容的臉」。答案看似簡單,其實不然,大部分人都會回答:「就是難以形容啊!」

佛教是以想像佛陀姿態,打造出來的佛像作為信仰、膜拜的對象。佛像代表佛,不是「佛」的替代品,所以膜拜佛像就是膜拜「佛」。既然作為信仰對象,佛像的「臉」自然成了重點。佛像的「臉」不只是一張「臉」,也蘊含投射人心的意義。

直到現在,佛像基本上都是奉祀於寺院昏暗的堂內,所以會放在美術館或博物館供大眾鑑賞的佛像算是特例。當我們看著佛像的臉,除了抱持鑑賞藝術品的心情之外,即便不是佛教徒,也會不由得心生虔敬。

我們湊近一點看看佛像的臉吧。釋迦如來像的臉形偏長,額頭中央留有白毫的釘痕,雙眼是以上下眼瞼幾乎相同的弧線來表現,雖然不算細長,但愈往眼尾拉得愈細,日本美術史上將這種眼稱為「杏仁形」。如後所述,此名稱取自杏的種子,也就是杏仁的形狀。

而且這尊佛像的眼睛刻畫得十分栩栩如生。從旁邊看,上眼瞼比下眼瞼突出,感覺比較立體,眼尾的下眼瞼稍微上提,而且是用鏨刻方式清楚表現眼睛的輪廓。因為是金銅鑄造的佛像,可以用這樣的方式表現,這與現代女性畫眼線讓眼睛看起來更有神,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摘自《佛像的臉》,典藏藝術家庭出版)

作者簡介

清水真澄

一九三九年出生於橫濱。一九六二年畢業於東北大學文學部史學科東洋藝術史學系。目前為三井紀念美術館館長,成城大學名譽教授。代表著作有《鎌倉大佛》、《中世紀雕刻史的研究》、《佛像》、《鎌倉的佛像文化》、《佛像與人的歷史發現》、《瞭解佛像的一切》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