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應徵履歷錯字百出、動輒收到傻眼email,不少主管抱怨職場上的「天兵」令人頭疼。究竟新鮮人該注意的職場禮儀有哪些?
台北醫學大學昨天下午舉辦「邁入國際職場大門」專題講座,邀請多位專家學者對談,與大學生互動解惑。北醫大醫務管理學系副教授許怡欣表示,「職場新鮮人會犯的錯」多是態度問題,例如寫email不夠慎重、缺乏禮貌,或是直接把找同事的電話拿給正在上廁所的同事等。
輔仁大學織品系創辦人羅麥瑞修女則強調面試的穿著及行為舉止,帶給面試官重要的第一印象。
香港國際禮儀研究院長周思敏在大陸深耕時尚禮儀多年,她建議學生可透過定位自我形象了解自己,增加面試自信,同時提醒:求職「態度」比「技能」更重要,面試時最忌諱問主管:「請問你們會給我多少錢?」
一名前國內知名外商陳姓主管表示,網路世代溝通大量發生在虛擬世界,造成部分年輕人常把直接、快速的交談方式,帶到正式面試場合,他常在履歷表上發現網路用語、表情符號、錯別字,「甚至有人把公司名打錯,例如肯德基的基打成雞,這都會大扣分」。他的履歷表都是用實際數據取代形容詞,提高說服力。收到面試通知後的一周內,他會先去看該公司的網站、新聞、合作廣告等等。面試完後的一小時內,他一定會用email或發簡訊,向面試官致謝,表示希望有下一次面談的機會,加深主考官對自己的印象。
聯合文學總經理李文吉說,年輕人常不尊重自己的履歷表,如未附上自傳、照片、對應徵的公司、工作、職位無基本了解,動不動就談休假、薪水、升遷等問題,有些面試時還會遲到。
周思敏表示,最好的履歷應該是「倒述法」,先講目前的狀態,再回溯到求學階段事蹟;事先做好功課,了解求職企業的「明星產品」;最好的加分利器是,偷偷在履歷上邊攔印上企業logo,顯示用心。她更建議,面試前一天先「踩點」避免遲到,面試之前想辦法知道面試的主管身分。
認真用心 厚植求職力
台灣大哥大副總經理劉麗惠回憶起剛畢業找工作時,花了好幾天準備厚厚一疊的履歷資料,完整把個人經歷呈現出來,「現在看到應徵者只有一頁履歷,覺得怪怪的!」求職路順遂的她說:「我花了四年時間準備自己的求職力。」大學時期沒有空下來,積極參加校內社團、青訪團,也具備系上、企業的實習經驗,累積很多邁入職場的競爭力,更擁有跟別人不一樣的資歷。
聯合文學總經理李文吉也談到他的面試經驗,有一次光是履歷表,寫了又撕,撕了又寫,不下十餘次,一份好的履歷,才能不在履歷大海中被淹沒。李文吉說,雖然世代間有差異,但他相信年輕絕不是求職上真正阻礙,反而是職場上的新勢力,因為年輕、有活力、有利於更多想像\與創造力,只是在職場倫理、責任、專業上要多一分心去學習。
北醫大進修推廣處處長韓柏檉則以親身經驗為例,分享他進入北醫大的契機就是「有禮貌」。韓柏檉由只有一面之緣的論文口試委員引薦,進入北醫大任教,接到邀請時很訝異:「沒想到對方還記得我!」後來才知道,該委員十分重視禮節,包括儀容及應對進退,顯然韓柏檉在口試中給對方留下良好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