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宜
當想要享受海灘假期的遊客,碰到適逢產卵期的海龜,讓人難過的悲劇發生了!
哥斯大黎加聖塔克魯斯的Ostional野生動物保護區中綿延四英里的海岸沙灘,一向是現存最小型海龜欖蠵龜上岸產卵的溫床,但因為許多遊客無視於保護區的告示,偏愛在這處沙灘玩樂,對生性敏感的海龜媽媽造成干擾,於是不少海龜媽媽選擇「倒車」回海底、一顆蛋也不下。
根據報導,每年九、十月,是成千上百隻被列為「易危」物種的欖蠵龜爬上哥斯大黎加海灘產卵的旺季,沒想到當地遊客卻渾然不知該與敏感的母海龜保持距離。 被國際動物保護組織以「無知」來形容這些以最糟糕方式對待野生動物的遊客,似乎不曉得自己的存在對烏龜就是一種干擾,造成今年有許多烏龜發現岸上萬頭鑽動、擁擠嘈雜、空間擁擠,於是就轉身游回大海,完全沒有產下任何一顆蛋。而一些遊客甚至站在海龜產卵的巢穴上、觸摸海龜、甚至還替騎烏龜的孩子拍照留影。
當地的海生動物保育專家
強納森(Jonathon Miller-Weisberger)表示,海龜是很敏感的動物!住在這個海岸的遊客和社區居民,也都知道近年來海龜的數量一直在下降,卻還是沒有學會如何和海龜正確的互動以及好好的照顧牠們。
這片保護區海岸其實只對導遊帶領的遊客開放,保護區內也張貼有警告標誌,寫著:「請不要使用閃光燈對著烏龜;請不要把小烏龜帶到海裡、走路才能促進牠們的肺發展;請與烏龜保持距離觀察。」不過還是會有其他遊客偷溜進來,讓保育員防不勝防。
野生動物保護區的管理員也表示,將與當地政府官員研商,想出保護這片海岸的方法,希望可以對國際生態保育聯盟(IUCN)紅皮書中列為易危的欖蠵龜盡到保育的一分力。
根據台灣科技部高瞻自然科學教學資源平台資料顯示,全世界目前只剩七種海龜,幾乎都被國際生態保育聯盟列為瀕臨絕種或受威脅,所有的海龜也都被列在華盛頓公約附錄中,而農委會也將會出沒在台灣的五種海龜名列在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中。
為人所知的是,澎湖縣早在一九九五年就將望安島上的六處沙灘列為綠蠵龜產卵棲地保護區,遊客從晚上八點至隔天早上五點禁止進入保護區,並設有巡護員與研究人員定時巡邏。在澎湖的海龜保育,或許是台灣做得比哥斯大黎加好的地方!
(台灣動物新聞網提供)
欖蠵龜小檔案
俗名:太平洋麗龜、麗龜、橄龜、姬賴利海龜
外觀:最大的特色是灰黑色心型背甲,外觀像一顆大橄欖而得名為欖蠵龜,成龜體長達62到72公分,體重超過100公斤,是世界上現存七種海龜中體型最小的。
食性:魚類、軟體動物、甲殼類等。
繁殖:習慣於白天集體上岸產卵,每季產下1到3窩,每窩約116個龜卵,需55天才會孵化,幼龜剛出生時,長約43公厘,體重約24克左右,至少要12到30年才會成熟。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